[发明专利]用于热泵的除湿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46330.6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4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史作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利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6/04 | 分类号: | F25B6/04;F25B41/04;F24F3/15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昱;李建新 |
地址: | 美国佛***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剂 再热热交换器 除湿系统 热泵系统 压缩机 热泵 再热 室内热交换器 室外热交换器 制冷剂回路 制冷剂量 制冷模式 制冷系统 制热模式 | ||
提供了一种用于热泵的除湿系统、一种操作热泵系统的方法以及一种操作制冷系统的方法。所述操作热泵系统的方法包括:使制冷剂在具有压缩机(12)的制冷剂回路中循环,在制热模式期间将制冷剂从所述压缩机选择性地传送到室内热交换器(18)或者在制冷模式或再热模式期间传送到室外热交换器(16),在所述再热模式期间将制冷剂选择性地传送到再热热交换器,以及调节所述再热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量。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一项国际专利申请,其要求2016年7月25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2/366,356的优先权权益,该美国专利申请的文本和附图据此整体以引用方式并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的实施方案整体涉及除湿系统,更具体地讲,涉及用于热泵的除湿系统。
背景技术
热泵系统通常可以以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操作。典型地,在制冷模式下,制冷剂在压缩机中被压缩并被输送到室外热交换器。在室外热交换器中,在外部环境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从室外热交换器,制冷剂流到膨胀装置,在膨胀装置中制冷剂膨胀到较低的压力和温度,然后到达室内热交换器。在室内热交换器中,在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以调节室内空气。在制热模式中,流过系统的制冷剂基本上是反向的。室内热交换器变成冷凝器并将热量释放到环境中,而室外热交换器变成蒸发器并与相对冷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
在热泵系统中,根据环境和操作条件,目标室内空气温度可低于理想温度,以提供理想的湿度水平。在此类情况下,可以利用再热热交换器(例如再热盘管)来再热空气并接近理想温度。再热热交换器可以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下游的室内空气流的路径中,以在其被制冷以除去水分之后升高空气温度。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提供了用于热泵的除湿系统。该系统包括:压缩机,其被构造为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室外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流量控制装置,其用于在处于制热模式时将制冷剂从压缩机选择性地引导到室内热交换器或在处于制冷模式时引导到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再热热交换器,其被构造为在再热模式期间接收制冷剂并在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的启动期间调节制冷剂量。
再热热交换器可被构造为在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的启动期间在制冷剂绕过再热热交换器之前,接收和储存该制冷剂量达预定时间段。该系统还可包括排放通路,该排放通路在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下从再热热交换器选择性地传送制冷剂。排放通路可将制冷剂选择性地传送到压缩机上游的位置。该系统还可包括室外热交换器旁路装置,以选择性地控制制冷剂绕过室外热交换器。
提供了操作热泵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制冷剂在具有压缩机的制冷剂回路中循环,在制热模式期间将制冷剂从压缩机选择性地传送到室内热交换器或在制冷模式或再热模式期间将制冷剂选择性地传送到室外热交换器,在再热模式期间将制冷剂选择性地传送到再热热交换器,以及调节再热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量。
调节制冷剂量可包括在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的启动期间在接收和储存该制冷剂量达预定时间段之后绕过再热热交换器。调节制冷剂量可包括在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期间从再热热交换器排放制冷剂。从再热热交换器排放制冷剂可包括将制冷剂从再热热交换器排放到压缩机上游的位置。该方法可包括选择性地绕过室外热交换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提供了操作制冷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在制冷模式下用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在再热模式下用室外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和再热热交换器对空气进行制冷和除湿,以及在制冷模式期间调节再热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利公司,未经开利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63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