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带缓冲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42448.1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75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三原直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9/14 | 分类号: | F16F9/14;A47K1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文娟;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长野县诹访郡下诹访町5***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缓冲 装置 以及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处理焊接原料的流体缓冲装置及带缓冲的设备。流体缓冲装置(10)具有插入有底筒状的壳体(20)的转子(30)和固定于壳体(20)的开口部(29)的罩(60)。在壳体(20)的内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形成有与罩(60)焊接的焊接用凸部(80)。在相对于焊接用凸部(80)与罩焊接的焊接范围(X)的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的与焊接用凸部(80)在周向上相邻的位置形成有第一流出防止部(91L、91R)作为用于适当地处理从焊接部位露出的熔融树脂的流出防止部(90)。并且,在第一流出防止部(91L、91R)的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L2)设置有作为流出限制部(95)发挥作用的圆弧状台阶面(76),限制露出的树脂与O形环(49)接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壳体与转子之间填充有流体的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带缓冲的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有底筒状的壳体与转子之间填充有油等流体的流体缓冲装置。在专利文献1的流体缓冲装置中,转子(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配置于壳体的内侧,在旋转轴与壳体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缓冲室,设置于旋转轴的侧面的阀芯配置于缓冲室。在转子朝向第一方向旋转时,阀芯的径向的末端与壳体内周面接触。因此,转子的旋转负荷较大。另一方面,在转子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由于因流体的阻力导致在阀芯与壳体内周面之间产生间隙,因此流体通过该间隙,因此转子的旋转负荷较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235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的流体缓冲装置借助固定于壳体的开口部的罩阻止转子从壳体脱落。作为罩的固定方法,使用使形成于壳体的内周面的内螺纹和形成于罩的外周面的外螺纹螺纹连接的螺纹式的固定方法。然而,螺纹式的轴线方向的尺寸较大,用于成型螺纹部分的模具费用较高。因此,为了实现轴线方向的薄型化以及降低成本,借助焊接进行固定。在借助焊接将罩固定于壳体的情况下,使壳体的内周面与插入壳体的内侧的罩的端部熔融而将罩压入壳体。
在借助焊接将罩固定于壳体的情况下,存在树脂等焊接原料从焊接部位露出的担忧。例如,若焊接原料向缓冲室侧露出,则存在缓冲室的密闭性下降,缓冲性能下降的担忧。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课题是在将罩焊接并固定于流体缓冲装置的壳体时适当地处理焊接原料。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流体缓冲装置具有:有底筒状的壳体,所述壳体朝向轴线方向的一侧开口;转子,所述转子具有插入形成于所述壳体的缓冲室中的旋转轴以及阀芯;流体,所述流体填充于所述缓冲室;罩,所述罩具有供所述转子贯通的贯通孔,并且所述罩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开口部;以及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将所述转子的外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的间隙密封,在所述壳体的内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形成有与所述罩焊接的焊接用凸部,所述焊接用凸部与所述罩在所述轴线方向的规定的范围内焊接,在比所述规定的范围靠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且与所述焊接用凸部在周向上相邻的位置的比所述壳体的内周面靠内周侧的位置设置有流出防止部。
在本发明中,在流体缓冲装置的壳体的内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形成有与罩焊接的焊接用凸部。并且,在比壳体与罩焊接的轴线方向的范围靠轴线方向的另一侧(即,缓冲室侧)且与焊接用凸部在周向上相邻的位置设置有流出防止部。例如,作为流出防止部,能够设置可以保持从焊接部露出的树脂等焊接原料的间隙(即,焊接毛刺收存部)。如此一来,能够借助流出防止部保持从焊接部位向轴线方向的另一侧露出的焊接原料。因此,能够适当地处理从焊接部位露出的焊接原料。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流出防止部的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流出限制部。如此一来,能够限制焊接原料从流出防止部向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缓冲室侧)露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24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