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蒸发排放物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41610.8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9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沃恩·K·米尔斯;马修·梅默;史蒂文·L·安布罗斯;罗伯特·P·本杰;马克斯·罗素·富兰克林;肯尼士·布劳宁;桑托什·巴拉萨赫·帕蒂尔;阿蒂什·丁卡尔·高瓦尔;桑托什·库马尔·夏尔马;鲁什凯什·阿伦·巴威;普里塔姆·普克;丹尼尔·L·皮弗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顿智能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35 | 分类号: | B60K15/035;B60K15/06;B60K1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爱尔兰*** | 国省代码: | 爱尔兰;I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管 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 旋转致动器 通风控制 凸轮轮廓 凸轮驱动 凸轮组件 燃料箱 燃料箱系统 蒸发排放物 管理系统 燃料蒸气 实例构造 控制器 再循环 配置 捕获 排放 安置 | ||
1.一种被配置成在车辆燃料箱上重新捕获和再循环排放的燃料蒸气的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所述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包含:
安置在所述燃料箱中的第一通风管;
安置在所述燃料箱中的第二通风管;
安置在所述第一通风管上的第一通风阀,其被配置成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流体地联接到所述第一通风管的第一端口;
安置在所述第二通风管上的第二通风阀,其被配置成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流体地联接到所述第二通风管的第二端口;
通风口关断组件,其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和第二阀,以为所述燃料箱提供过压和真空释放;和
控制模块,其基于操作条件调节所述通风口关断组件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通风口关断组件包含具有凸轮轴的凸轮组件,所述凸轮轴包括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凸轮具有对应于至少完全打开的阀位置、完全关闭的阀位置和部分打开的阀位置的相应轮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其中基于所述相应的第一和第二凸轮的旋转使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风阀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以通过所述相应的第一和第二通风管输送燃料蒸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其进一步包含驱动所述凸轮组件的致动器组件,所述致动器组件包括马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马达包含直流马达,其使蜗轮旋转,所述蜗轮又驱动联接到所述凸轮轴的驱动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凸轮组件接收在壳体中并且所述马达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凸轮组件接收在壳体中并且所述马达安置在所述壳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其进一步包含被配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排液管。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其进一步包含:
安置在所述燃料箱中的第三通风管;
安置在所述第三通风管上的第三通风阀,其被配置成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流体地联接到所述第三通风管的第三端口;并且
其中所述凸轮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三凸轮,其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流体地联接到所述第三通风阀的第三端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三端口被单独配置成加油端口,其中在加油期间,所述第三阀通过所述第三凸轮打开,直到所述控制模块基于达到对应于“填充”位置的预定水平的燃料水平,控制所述通风口关断组件以关闭所述第三阀。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通风口关断组件包含具有第一凸轮的第一凸轮轴和具有第二凸轮的第二凸轮轴,所述第一和第二凸轮轴是同轴的并且被配置成用于相对旋转,其中所述第二凸轮轴被配置成在布置在所述第一凸轮轴上的第一凸片和布置在所述第二凸轮轴上的第二凸片接合时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通风口关断组件包含相对于阀体致动阀构件组件的螺线管,所述阀体具有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出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阀构件组件包含:
由远侧轴支撑的第一阀关闭元件;
第二阀关闭元件,其限定穿过其中的孔并且由所述远侧轴支撑;
通过近侧轴支撑的第三阀关闭元件;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阀关闭元件选择性地关闭所述第一入口并且所述第二和第三阀关闭元件选择性地关闭所述第二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顿智能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伊顿智能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161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