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撑导管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35981.5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0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谷川昌洋;秋滨秀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尼普洛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M25/06 | 分类号: | A61M25/06;A61M25/00;A61M25/01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 |
地址: | 日本国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导管 导管 引导导管 梢端 治疗 基端 近端 远端 改性聚烯烃 基端侧开口 粘接剂连接 治疗部位 开口 血管 | ||
支撑导管(1)与用于插入治疗用导管(5)且在血管内引导治疗用导管(5)的引导导管(4)一同使用,并且具有从引导导管(4)的基端侧开口插入且从引导导管(4)的梢端开口突出的长度,而且将治疗用导管(5)的梢端部分引导至治疗部位;具备:形成为可使插入治疗用导管(5)插入的管形状,且构成支撑导管的梢端侧部分的远端轴(33);和构成支撑导管(1)的基端侧部分的近端轴(34);近端轴(34)通过改性聚烯烃系粘接剂连接于远端轴(33)的基端侧部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治疗用导管以及引导导管一同使用,并且将治疗用导管引导至治疗部位的快速交换类型的支撑导管。
背景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存在将支撑导管与治疗用导管以及引导导管一同使用的情况,并且作为支撑导管,例如已知有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导管。专利文献1的导管具有插通管和导丝。导丝在延伸梢端部上具有以“U”字状弯折的钩状部。钩状部与插通管的外周面重叠,在插通管的外周面上覆盖有被覆管。被覆管由可热收缩的材料构成,通过热收缩以此紧贴于插通管。借助于此,导丝被两个管夹持并且固定于插通管的外周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5392566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当使用专利文献1的导管进行大腿部入路时,在将梢端推入至冠状动脉内的狭窄部位之前,发生插通管与导丝的连接部分弯曲的状态。在像这样弯曲的状态下且在专利文献1的导管与插入其中的引导导管之间具有间隙的状态下,如果重复着专利文献1的导管的推拉,则在两个管之间产生钩状部的打滑,在导丝(近端轴)与插通管(远端轴)之间无法顺利传递推入力。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重复推拉时,能够抑制推入力无法顺利地从近端轴传递至远端轴的情况的支撑导管。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支撑导管是与用于插入治疗用导管且在血管内引导所述治疗用导管的引导导管一同使用,且具有从所述引导导管的基端侧开口插入并从所述引导导管的梢端开口突出的长度,并将所述治疗用导管的梢端部分引导至治疗部位的支撑导管,具备:
形成为能够使所述治疗用导管插入的管形状,并且构成所述支撑导管的梢端侧部分的远端轴;和
构成所述支撑导管的基端侧部分的近端轴;
所述近端轴通过改性聚烯烃系粘接剂连接于所述远端轴的基端侧部分。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近端轴相对于远端轴发生打滑的情况。借助于此,即便重复地推拉,也能够将推入力从近端轴向远端轴传递,能够抑制推入力的减低。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当重复进行了推拉时,能够抑制推入力无法从近端轴向远端轴顺利地传递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将本发明第一实施形态的支撑导管与治疗用导管以及引导导管一同使用时的状态的图;
图2是将图1的支撑导管以其覆盖轴被剖切的状态示出的侧视图;
图3是在图2的支撑导管中从下方观察近端轴与远端轴的接合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支撑导管中从下方观察近端轴与远端轴的接合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的支撑导管中从下方观察近端轴与远端轴的接合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尼普洛株式会社,未经尼普洛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59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转向细长装置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多层球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