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充气车辆轮胎的硫化模具的排气单元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34928.3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1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芒努斯·哈塞勒夫;于尔根·迪齐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06 | 分类号: | B29D30/06;B29C3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张凯;周林蓉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阀插入件 硫化模具 排气单元 充气车辆轮胎 螺旋压缩弹簧 一端支撑 排气孔 阀杆 阀盘 锚固 压入 装配 圆柱形壳体 壳体移动 中心纵向 排气口 中轴线 外端 | ||
一种用于充气车辆轮胎的硫化模具的排气单元(3),该排气单元具有中心纵向中轴线(a)、圆柱形壳体(6)、以及阀插入件(7),该阀插入件被定位在该壳体(6)中并可相对于该壳体移动,该阀插入件具有带阀盘(4,4’,4”)的阀杆(8)并且具有螺旋压缩弹簧(9),该螺旋压缩弹簧围绕该阀杆(8)并且其一端支撑在该壳体(6)上,并且其另一端支撑在该阀盘(4,4’,4”)上,该壳体(6)能够通过压入装配而锚固在该硫化模具的排气口(2)中。该壳体(6)能够通过将刚好该壳体长度(l)的30%至45%压入装配且至少直接位于该排气孔(2)的外端而锚固在该排气孔(2)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充气车辆轮胎的硫化模具的排气单元,该排气单元具有中心纵向中轴线、圆柱形壳体、以及阀插入件,该阀插入件被定位在该壳体中并且可相对于该壳体移动,该阀插入件具有带阀盘的阀杆并且具有螺旋压缩弹簧,该螺旋压缩弹簧围绕该阀杆并且其一端支撑在该壳体上,并且其另一端支撑在该阀盘上,该壳体能够通过压入装配而锚固在该硫化模具的排气口中。
背景技术
已知且惯用的是,在用于充气车辆轮胎、尤其是用于乘用车的硫化模具中,平均存在大约4500个排气孔,这些排气孔中插入相同数量的排气单元。排气单元包含阀插入件,阀插入件的阀盘封闭模制的生胎上的排气孔,并且至少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在轮胎的硫化过程中发生橡胶闪蒸。在生胎的模制过程中,阀插入件是打开的并且阀盘在模具的内侧突出,使得在生胎的模制过程中可以进行所需的排气。例如,从EP 0 774 333 B1中已知一种在开篇处提及类型的排气单元。这种已知的排气单元的圆柱形壳体的外径适配于排气孔的内径,其方式使得排气单元的整个壳体可以通过压入装配插入相应的排气孔中。为此目的,必须施加相对较高的力,只允许将排气单元手动固定在排气孔中。与较高的力消耗相关的锚固排气单元的这种方式可能导致孔壁被破坏,尤其是如果排气单元被无意中地偏心插入。
另外,待施加的用于插入排气单元的较高的力通常不允许壳体相对于模具的内侧精确且准确的定位,而这是确保排气单元令人满意的起作用并使充气车辆轮胎的胎面外侧形成最佳形状所要求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是改进在开篇处关于这一点所提及类型的排气单元,尤其是为了确保排气单元的精确和最佳装配并且为了允许排气单元也能通过自动致动的工具而插入。
根据本发明,所阐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实现:该壳体能够通过刚好在该壳体长度的30%至45%压入装配且至少直接在该排气孔的外端处而锚固在该排气孔中。
已经发现,通过刚好将排气单元壳体的在该排气孔中延伸的一部分压入装配来将该壳体锚固在排气孔壁中是足以使排气单元的壳体固定地装配在排气孔中的。因此,这种压入需要消耗的力比根据现有技术压入排气单元需要消耗的力要小得多。因此,可以有效避免对孔壁的破坏,插入所花费的时间要少得多,并且还具有能够通过对应的工具将根据本发明设计的排气单元自动插入排气孔中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情况下,该壳体能够通过压入装配在该壳体长度的30%至45%上延伸的单个外部圆柱形部分而锚固在该排气孔中。壳体的这种特别便利的实施例也可以特别容易地生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替代性变体的情况下,该壳体能够通过压入装配总共在该壳体长度的30%至45%上延伸的多个圆柱形部分而锚固在该排气孔中。此变体提供了以下优点:在壳体的较大区域上分配压入配合表面。
在该实施例的这种替代性变体的情况下,这些圆柱形部分之一是周边部分,该周边部分围绕该壳体的外端延伸并且该周边部分的长度至少为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未经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49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