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眼镜用光学膜以及使用其的光学层叠体和眼镜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21714.2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52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矢作悦幸;田中兴一;安部早纪;相川由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B32B7/02;G02C7/12;G02C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庞东成;于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眼镜 用光 以及 使用 光学 层叠 | ||
一种眼镜用光学膜,其特征在于,以观察者为基准从外侧起依次层叠有光控制层和1层以上的光反射层,光反射层包含对可见光区域中的左圆偏振光或右圆偏振光进行反射的胆甾型液晶层,并且光控制层为1/4波长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要用于眼镜(太阳镜、护目镜、头盔用帽舌等)中的光学膜以及使用其的光学层叠体和眼镜。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来自水面、路面、雪面等的反射光所引起的眩光,使用眼镜(太阳镜、护目镜、帽舌等)。例如,在太阳镜中,将透镜部利用色素等进行着色,利用该色素吸收反射光。由此能够减少入射到太阳镜佩戴者的眼中的光量、降低眩光。另一方面,由于水面、雪面的反射光通常具有成为偏振光的性质,因而偏光太阳镜对这些反射光是特别有效的。偏光太阳镜是按照对于成为偏振光的反射光有效地吸收(截止)其偏振方向的光的方式进行设计的,因而能够降低眩光、提高可视性。
偏光太阳镜中使用的光学膜通常形成为将偏振元件用聚碳酸酯等塑料材料的支撑体夹持而成的结构。并且,通过将这种构成的光学膜加工成所期望的形状并嵌入框架中,能够制作偏光太阳镜。偏振元件是将二色性染料、多碘-聚乙烯醇(PVA)络合物等所谓的二色性色素与PVA等高分子一起进行单轴取向而成的膜,根据所使用的色素的颜色,可得到各种颜色的线性偏振元件。通常的太阳镜为了对整个可见光域赋予偏振性,几乎都着色为灰色系的颜色。
为了对偏光太阳镜赋予设计性、或者进一步提高可视性,有时在透镜表面蒸镀多层膜。通过赋予多层膜,对于未佩戴偏光太阳镜的他人而言,可辨认出透镜表面的反射光为蓝、绿、红的金属色调;对于佩戴者而言,由于特定的偏振光被反射,因而可降低眩光、并且进一步提高隔着透镜的景色的可视性。从佩戴者的可视性的方面出发,像这样赋予多层膜是有益的。另一方面,若皮脂等附着于透镜表面的多层膜上,则具有皮脂的污垢不易去除这样的处理上的问题。另外,在暴露于海洋等的水分、海风的地方,还具有多层膜容易剥离、多层膜缺乏附着性的问题。此外,在眼镜用的球面透镜上蒸镀多层膜时,还具有难以在平坦部位和曲面部位上均匀地蒸镀这样的制造上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问题,考虑了将多层膜设于支撑体的内侧、即偏振元件与支撑体之间的方法。但是,由于多层膜是利用各层间的折射率差来显现反射性能的,因而若将多层膜设于偏振元件与支撑体之间,则多层膜难以得到与外侧空气界面同等的反射性能。另外,由于多层膜由无机物质构成,因而与作为有机物的偏振元件的粘接也很困难。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不使用多层膜而利用有机物来赋予金属色调的反射光的方法,公开了一种具有胆甾型液晶层以及包含颜料或染料的调光层的光学层叠体。胆甾型液晶的液晶分子为呈螺旋取向的状态,具有根据螺距的长度在特定的波段中选择性地对与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为相同方向的圆偏振光成分进行反射的功能。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具有使这样的胆甾型液晶取向固定化而成的胆甾型液晶层以及调光层的光学层叠体呈现出鲜艳的色调,装饰性优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80200号公报
胆甾型液晶显示出选择性地对特定波段的圆偏振光成分进行反射的圆偏振光选择反射特性。即,在胆甾型液晶层中,透射光仅为圆偏振光。因此,在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胆甾型液晶层与现有的偏光太阳镜的偏振元件组合的情况下,偏振元件无法充分地吸收圆偏振光的透射光,来自偏振元件的漏光增加。其结果,具有作为偏光太阳镜的本来的功能降低、防眩效果降低这样的问题。
另外,胆甾型液晶和高性能的偏振元件均价格高昂,希望尽可能以低成本发挥出作为偏光太阳镜的防眩效果。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镜用光学膜以及使用了该光学膜的光学层叠体和眼镜,该光学膜能够在不使用线性偏振元件的情况下以更低的成本实现防眩性高、并且显示出金属色调的反射光的眼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化药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化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17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