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构造体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15434.0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85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齐藤雅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22/26 | 分类号: | B21D22/26;B21D24/00;B62D25/04;B62D25/2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殿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构造体的制造方法,所述构造体具备:顶板部,在俯视时,在外缘部至少包含1个凹状部;第一纵壁部,从所述顶板部的包含所述凹状部的外缘部的一部分或全部弯折延伸;第一凸缘部,在所述第一纵壁部,从与所述顶板部相反侧的边缘弯折延伸;以及第二纵壁部,从所述顶板部的与包含所述凹状部的外缘部不同的边缘弯折延伸,在所述顶板部、所述第一纵壁部或者所述第一凸缘部上具有至少一个突起部,所述构造体是使用了抗拉强度为590MPa以上的钢板的一体成型物,所述构造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制造方法具备:
将平板的成型原料配置在冲模与坯料支架之间,并使其相对于冲头相对移动,由此对所述成型原料进行加压而使其变形,由此形成所述第二纵壁部的工序;以及
将形成有第二纵壁部的所述成型原料配置在冲模与坯料支架之间,并使其相对于冲头相对移动,由此对所述成型原料进行加压而使其变形,由此形成第一纵壁部以及第一凸缘部的工序,
在形成所述第二纵壁部的工序中使用的所述冲模或坯料支架,在一部分设置有空间,
所述空间包括在形成所述第二纵壁部时材料流入最多的位置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如下工序:将形成有所述第一纵壁部、第一凸缘部以及第二纵壁部的成型原料配置在冲模与坯料支架之间,并使其相对于冲头相对移动,由此对所述成型原料进行加压而使其变形,由此调整所述第二纵壁部的形状。
3.一种构造体的制造方法,所述构造体具备:顶板部,在俯视时,在外缘部至少包含1个凹状部;第一纵壁部,从所述顶板部的包含所述凹状部的外缘部的一部分或全部弯折延伸;第一凸缘部,在所述第一纵壁部,从与所述顶板部相反侧的边缘弯折延伸;第二纵壁部,从所述顶板部的与包含所述凹状部的外缘部不同的边缘弯折延伸;以及第二凸缘部,从所述第二纵壁部的与所述顶板部相反侧的边缘弯折延伸,在所述顶板部、所述第一纵壁部或者所述第一凸缘部上具有至少一个突起部,所述构造体是使用了抗拉强度为590MPa以上的钢板的一体成型物,所述构造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制造方法具备:
将平板的成型原料配置在冲模与坯料支架之间,并使其相对于冲头相对移动,由此对所述成型原料进行加压而使其变形,由此形成所述第二纵壁部和第二凸缘部的工序;以及
将形成有第二纵壁部的所述成型原料配置在冲模与坯料支架之间,并使其相对于冲头相对移动,由此对所述成型原料进行加压而使其变形,由此形成第一纵壁部以及第一凸缘部的工序,
在形成所述第二纵壁部和第二凸缘部的工序中使用的所述冲模或坯料支架,在一部分设置有空间,
所述空间包括在形成所述第二纵壁部以及第二凸缘部时材料流入最多的位置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如下工序:将形成有所述第一纵壁部、第一凸缘部、第二纵壁部以及第二凸缘部的成型原料配置在冲模与坯料支架之间,并使其相对于冲头相对移动,由此对所述成型原料进行加压而使其变形,由此调整所述第二纵壁部以及第二凸缘部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543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压成形方法
- 下一篇:面板状成形品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