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生物识别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07263.7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4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侯侣;刘相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51804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芯片 光通道阵列 光学生物 模组 生物体 过滤 生物识别 反射 光学感应区域 电子设备 显示装置 线路板 接近垂直 面板固定 信号传输 申请 噪声 覆盖 | ||
本申请部分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生物识别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光学生物识别模组包括用于过滤生物体反射的光线的光通道阵列面板、用于根据通过光学感应区域接收到的过滤后的光线生成生物识别信号的光学芯片以及用于将生物识别信号传输出去的线路板;光学芯片安装在线路板上,光通道阵列面板固定在光学芯片上且至少覆盖光学芯片的光学感应区域。采用本申请的光学生物识别模组,在光学芯片上固定了可以过滤生物体反射的光线的光通道阵列面板,以确保光学芯片接收到的光线为与光通道阵列面板接近垂直的光;即,利用光通道阵列面板过滤生物体反射的光线中的噪声,从而提高了获取的生物识别信号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学生物识别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迅速发展,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的电子设备采用的都是电容式指纹识别,其穿透厚度有限、受手指湿度影响,并且需要在电子设备的正面开孔或者减薄以保证较好的识别效果,同时为了更好的外观效果,指纹识别装置一般会居中放置;因此,指纹识别装置放置于电子设备正面时,限制了电子设备屏占比的提高。
目前,为了提高屏占比,电子设备可以采用集成于电子设备屏幕的下方的光学指纹识别装置。然而,发明人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光学指纹识别装置是通过采集手指反射的光线并对采集的反射光线进行识别以获取指纹图像信息的,其中,指纹图像信息主要是通过对指纹的各个特征点(指纹的波峰和波谷)反射的光线进行识别而获得;然而,指纹的各个特征点反射的光线之间可能会相互干扰且非指纹特征点反射的光线也会对各个特征点反射的光线产生干扰,各个特征点反射的光线受到的这种干扰即为各个特征点反射的光线中的噪声,由于各个特征点反射的光线包含噪声,从而会导致对各个指纹特征点的识别产生误差,即会导致对指纹识别效果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部分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生物识别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利用光通道阵列面板过滤生物体反射的光线中的噪声,从而提高了获取的生物识别信号的准确性。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生物识别模组,包括用于过滤生物体反射的光线的光通道阵列面板、用于根据通过光学感应区域接收到的过滤后的光线生成生物识别信号的光学芯片以及用于将生物识别信号传输出去的线路板;光学芯片安装在线路板上,光通道阵列面板固定在光学芯片上且至少覆盖光学芯片的光学感应区域。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与上述的光学生物识别模组;光学生物识别模组固定于显示屏,且光学指纹识别模组利用显示屏的至少部分像素单元作为光源。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显示装置。
本申请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在光学芯片上固定了可以过滤生物体反射的光线的光通道阵列面板,以确保光学芯片接收到的光线为与光通道阵列面板接近垂直的光;即,利用光通道阵列面板过滤生物体反射的光线中的噪声,从而提高了获取的生物识别信号的准确性。
另外,光通道阵列面板包括吸光层与位于所述吸光层中的多根光通道;每根所述光通道垂直设置于所述光学芯片与所述光通道阵列面板的接触面,且其侧壁被所述吸光层包覆。本实施例提供了光通道阵列面板的具体结构,以满足实际设计需求。
另外,每根光通道的直径与光通道阵列面板的厚度的比值的范围是1:5至1:20,光通道阵列面板的分辨率大于或等于10线对每毫米。本实施例提供了光通道阵列面板的具体分辨率范围,以及光通道的直径与光通道阵列面板的厚度的比值的具体范围。
另外,每根光通道的直径与光通道阵列面板的厚度的比值是1:1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个较佳的光通道的直径与光通道阵列面板的厚度的比值,进一步提高了获取的生物识别信号的准确性。
另外,每根光通道的光透过率大于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72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