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于携带的涵道增效多功能发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08593.7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77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尹小林;赵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紫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B13/00 | 分类号: | F03B13/00;F03D9/11;F03G5/06;F03B11/08;F03D80/00;F03D1/04;F03B3/16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黄美玲;宁星耀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涵道 发电装置 便于携带 供电装置 增效装置 防卡堵装置 手摇增速 输入接口 发电器 线缆 增效 流水 本实用新型 变电模块 工作要求 基本需求 手摇发电 输出接线 蓄电模块 野外环境 野外生活 电连接 高效率 发电机 可用 增速 轴端 点火 充电 野外 一体化 发电 探险 风力 进口 环保 | ||
便于携带的涵道增效多功能发电器,包括防卡堵装置、汇水/汇风涵道增效装置、发电装置、线缆、配供电装置、手摇增速装置;防卡堵装置与汇水/汇风涵道增效装置的汇水/汇风增速端进口相连,发电装置固定在汇水/汇风涵道增效装置内;手摇增速装置设于发电装置的发电机的轴侧或轴端;配供电装置的输入接口以线缆与发电装置的输出接线口电连接,配供电装置包括输入接口、变电模块、蓄电模块、功能模块,功能模块为野外环境提供照明、充电及点火等基本需求。本实用新型为适用于野外或利用流水或利用风力持续高效率发电,在无流水无风可用时,人力手摇发电的一体化装备,可一器多用,便于携带,满足现代人的野外生活、探险或工作要求,利于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涵道增效多功能发电器。
背景技术
现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电器,而在野外活动如探险、野外生存、地质勘探、应急救援、地震洪灾、单兵作战等情形下,手机、电脑、照明或无人机等电器用电乃至野外点火往往因没电而极为不便,这促使移动储能设备成为人们旅游或野外作业的标配设备,但是现有便携移动储能设备的容量均有限,难以长时间续航,亦无法满足野外持续的照明及潮湿环境下的点火用电,而现有的发电设备对于野外旅游、作业或探险来说过于庞大不便携带。
为解决野外用电的基本需求,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国外有科技工作者发明了一种便携式可用于手机充电的水流发电装置,包括一个盘型充电器和一个可放置于盘型充电器中心的小型水力发电器,但其水力发电器容量很小且依赖的是水的自然流速,其利用水流效率很低、发电功率极小,仅能勉强用于手机的充电,不能满足野外照明、点火等其它正常需求,且易被水流中的水草、枝条卡死,并且其仅能用于有水流的地方。中国专利201620845316.5提供了一种活动机架式流水发电装置,其将置于浮子上的叶轮和发电机通过活动机架的环形连接于固定机架上,实现发电的目的。但此装置对于旅游与野外探险作业来说仍极不方便,其一,机架体积大、配件较多,不便携带和安装;其二,靠飘浮状态水流的自然流速,没有流体增速措施,发电效率太低;其三,该装置无法在浅水区使用,且易被水草、树枝和游动生物卡死且在没水的地方也无法发电。中国专利201120212958.9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水力发电设备”,它包括叶轮机、动力传递部件、发电机、支架体和圆桶结构的气囊,气囊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支架体的两端底部,叶轮机可转动的设置在支架体的下方,发电机设置在支架体上方,叶轮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动力传递部件与发电机的动力输入轴连接。该设备存在以下明显不足:一是采用浮动机构,试图直接利用下层的自然水流冲击叶轮,需要特定的野外水流条件且所发出的电量极小,难以满足野外用电需求;二是采用气囊结构来悬浮设备,存在设备固定的难题,且气囊结构本身还存在一定隐患,其使用寿命较短;三是,对野外水中游动生物亦可能造成伤害,易为野外水流中枝条、水草或生物所堵卡,并且在没水流的地方毫无用处。中国专利201410649454.1提供了一种基于可伸缩支架风光一体化便携发电设备,包括小型太阳能板、带伸缩杆的小型风力发电机、控制器及电池组放在一个箱内,该便携式发电设备对于野外旅游、作业或探险来说,一是其配件多且易损坏,尤其是太阳能板易损,不便携带和安装,二其风力发电是完全依赖于自然风速,对风能的利用率很低,发电效率极低,且在微风或弱风和阴天或晚上的环境中不能发电,不能满足旅游或野外作业或探险的照明及点火等基本需求,而且该装置造价成本高。中国专利201310189892.X提供了一种双涵道轴流式风力发电系统,其包括前后套接的带泄风口的聚缩管和尾流管,前聚缩管内设有风力发电机,后聚缩管和尾流管为加快风速从而形成前尾流管后部的负压区。但此装置存在明显缺陷,其一,其结构形式复杂且体积大、造价高和不便携带;其二,对高度较低和微风的情况下,其对风的加速效果差,发电效率低;其三,其前后聚缩管均要预留风口造成前聚缩管口径极小,形成明显的风阻对风力增速极其有限;其四,其设计的后聚缩管和尾流管对前尾流管后是否可形成负压理论上存在疑问。
众所周知的是,野外环境下可能遇到流水或水源或碰到刮风或碰到阳光灿烂,但也会碰到无流水、无风和无阳光的阴天或夜晚,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适应性广且能提供电能又便于携带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紫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长沙紫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085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高效型卷盘喷灌机水涡轮涡壳结构
- 下一篇:便携式涵道水流发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