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感应型电线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9769.7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9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罗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远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11 | 分类号: | G01V3/11;G01V3/36;B43K2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龙玉洪 |
地址: | 400800 重庆市万***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线 探测器 电线检测 壳体 电磁感应型 标记装置 电路 指示灯 电磁感应线圈 自动标记装置 本实用新型 不锈钢材料 抗干扰信号 输出端控制 电路检测 柱状手柄 半球状 能力强 通断电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感应型电线探测器,包括前端的半球状的壳体和后端的柱状手柄,该壳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在壳体内设置有电磁感应线圈和电线检测电路;电线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控制指示灯的通断电,在壳体的一侧还设置有标记装置,电线检测电路检测到墙内有电线时,还自动控制标记装置进行标记。该电线探测器抗干扰信号能力强,并且带有自动标记装置,当接收到电线探测器的信号时,能自动进行标记,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型电线探测器。
背景技术
家庭装修检查中,墙面内的电线往往对施工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引发事故,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如果能在施工前进行探测,摸清墙面内的电线的布置,则能有效地防止相关事故损失的发生。
目前的电线探测器,结构复杂,成本高昂、尺寸以及精度指标等也有所欠缺。另外现有的电线探测器由于没有采取屏蔽和抗干扰措施,所以抗干扰能力差,由于电线是埋设于墙壁内,很多电器的电流小,其产生的电磁信号非常微弱,外面的电灯、电器以及无线电信号都有可能影响检测信号的准确性,导致产生错误的判断,因此,市场上迫切需要一种尺寸紧凑、制作成本较低、制作工艺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的电线探测器。
现有的电线探测器还不带有标记装置,不具有自动标记功能,当检测到墙内隐藏有电线时,还需要通过手工进行标记,操作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感应型电线探测器,该电线探测器抗干扰信号能力强,并且带有自动标记装置,当接收到电线探测器的信号时,能自动进行标记,使用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感应型电线探测器,其关键在于:包括半球状的壳体,壳体的大端开口,壳体远离开口的一侧连接有柱状的手柄,该壳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在壳体内设置有电磁感应线圈和电路板,在电路板上设置有电线检测电路;
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并联有谐振电容C1,电磁感应线圈与谐振电容C1形成谐振回路,所述电线检测电路包括放大电路,电磁感应线圈的一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电磁感应线圈的另一端接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集成运放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集成运放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有参比电路,集成运放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指示灯的一端,指示灯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所述指示灯设置在壳体或手柄的外壁;
所述壳体的外壁设置有标记装置,该标记装置包括导轨,导轨的方向与壳体的开口的朝向相同,导轨与壳体固定连接;
导轨沿前后方向设置,在导轨上安装有驱动机构,在驱动机构上安装有记号笔装置,集成运放比较器的输出端控制驱动机构通断电,驱动机构带动记号笔装置在导轨上前后滑动,记号笔装置向前滑动能够在墙面上作出记号。
本实用新型方便实用,使用时将前部的壳体的开口罩在墙面上,由于将电磁感应线圈和电线检测电路设置于壳体内,不锈钢制作的壳体能有效屏蔽电灯、电器、以及无线电通讯产生的电磁信号,使探测结果更加准确。
电磁感应线圈与谐振电容C1形成谐振回路,该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与50Hz工频信号的频率相同,能将工频信号进行有效放大,从而抑制其余的电器以及无线电通讯产生的电磁信号以及共模干扰信号。
电磁感应线圈的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后,由于放大的信号中有可能含有室内的电灯、电器发生的50Hz的交流干扰信号以及共模干扰信号,由于壳体的屏蔽作用,这些信号均小于电线产生的50Hz工频信号,通过集成运放比较器进行比较,集成运放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有参比电路,该参比电路产生一比较电压信号,由于干扰信号小于参比电路的电压信号,因此被集成运放比较器给屏蔽掉了,只有电线产生的工频信号由于大于参比电路的比较电压信号,能够使集成运放比较器输出正的电压而使指示灯发光以及控制驱动机构通断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远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远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97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