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附式无线充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8383.4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8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敬波;陈志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门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20 | 分类号: | H02J50/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启恒腾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2 | 代理人: | 万建 |
地址: | 401147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充电设备 充电对象 充电 壳体 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 电源模块 使用设备 吸附式 无线充电模块 侧面 充电效率 电源接口 水平台面 吸盘结构 用户使用 真空吸盘 主控芯片 电源线 手机 吸附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附式无线充电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布置有电源模块、主控芯片和无线充电模块,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电源模块连接的电源线或电源接口,所述壳体上接触充电对象的侧面上设置有真空吸盘。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设备,在接触充电对象(例如手机等)的侧面上设置有吸盘结构,充电时,无线充电设备可吸附于充电对象的表面进行充电,而不需要将无线充电设备和充电对象静置在水平台面上,这样就使得用户可以在使用设备的同时对其充电,用户不需要在使用设备时终止充电,极大地提高了充电效率和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附式无线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又称非接触式感应充电,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利用近场感应,将能量由供电设备传至用电设备,用电设备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进行供电。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种无线充电设备,但现有的无线充电设备在使用中存在明显的问题:现有产品的工作方式均为“静置式充电”,即充电底座只能静置在水平表面上,需要充电的设备也只能静置在充电底座上,用户无法在使用设备的时候对其进行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设备时能够对设备进行充电的吸附式无线充电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吸附式无线充电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布置有电源模块、主控芯片和无线充电模块,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电源模块连接的电源线或电源接口,所述壳体上接触充电对象的侧面上设置有真空吸盘。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吸盘的边缘设置有呈倒锥形的薄壁。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吸盘粘接在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无线充电发射模块、直流交流逆变模块和无线发射线圈。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隔磁片,所述无线发射线圈设置在壳体内,并且无线发射线圈设置在隔磁片和真空吸盘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电源模块连接标准USB电源线和USB电源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真空吸盘设置在上壳体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有指示光源控制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设备,在接触充电对象(例如手机等)的侧面上设置有吸盘结构,充电时,无线充电设备可吸附于充电对象的表面进行充电,而不需要将无线充电设备和充电对象静置在水平台面上,这样就使得用户可以在使用设备的同时对其充电,用户不需要在使用设备时终止充电,极大地提高了充电效率和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11、上壳体;12、下壳体;2、电源线;3、真空吸盘;5、电路板;6、隔磁片;7、无线发射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是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门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门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83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