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直流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7201.1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8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奚大卫;吴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奥功电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7 | 分类号: | H01R13/627;H01R13/639;H01R13/52;H01R13/66;H01R13/70;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董旭东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身 手柄 锁紧装置 充电 直流充电装置 手指放置部 固定端子 开关放置 开关组件 内部设置 插座 次锁 直流充电插头 本实用新型 椭圆形设置 新能源汽车 电动车 充电插座 充电稳定 后固定座 弧形设置 接口设置 配合端子 线缆放置 防水性 紧装置 拔叉 解锁 通孔 密封 配合 零部件 应急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型直流充电装置,插座机身及其机身后固定座;固定端子口配合端子接口设置,插座机身设置有端子放置部,充电机身设置有线缆放置部;手柄呈弧形设置,手柄与充电机身之间设置手指放置部,手指放置部呈椭圆形设置;手柄的内部设置有锁紧装置,锁紧装置配合充电插座上的固定端子口设置,锁紧装置的下方位于充电机身的内部设置有开关放置部,开关放置部内设置有开关组件;该实用新型通过一次锁紧装置再配合开关组件实现二次锁紧进而实现电动车的安全充电,同时还设置有应急解锁通孔实现直流充电插头的快速拔叉,能够有效的提高充电稳定系数与此同时每个零部件之间通过密封装置密封,也提高了其防水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直流充电装置。
技术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行及其社会的发展,电动汽车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及,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是受限于电池容量及其充电桩的限制,电动汽车每年的增长率较慢,在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充电插座和充电插头 ;而且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分别直流充电插座和交流充电插座;在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中,司机一般不会待在旁边看着,这样就会导致某些人会恶意拔叉充电插头,使得电动车不能正常的进行充电;同时在某些商用的充电桩进行充电时,某些司机不付费就将充电桩上的充电插头强行拔叉下来,驱车离去,给运营商带来较大的损失;在此情况下就产生的用于锁住充电插座和充电插头的锁紧装置,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一旦遇到紧急的情况,正常充电的司机或者其他人来不及反应,会导致锁紧装置打不开,进而采取极端手法破坏充电桩,这样会带来较大的损失;而且很多充电站设置在露天,或者即使有雨棚挡住充电站但是在大风的吹刮下也有可能导致其内部进水;电动汽车充电时,依靠充电插头与充电插座配合实现充电,而在其工作状况下,一旦遇到暴雨或者其他可能的情况下会导致有水进入到充电装置的内部从而可能导致充电装置内部的元器件损坏,现在使用的充电装置虽然能够带一些防水橡胶,但是效果却不太明显,经常有一些充电插头、充电插内部零部件损坏,给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也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直流充电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该实用新型通过一次锁紧装置再配合开关组件实现二次锁紧进而实现电动车的安全充电,同时还设置有应急解锁通孔实现直流充电插头的快速拔叉,能够有效的提高充电稳定系数与此同时每个零部件之间通过密封装置密封,也提高了其防水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直流充电装置,包括直流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直流充电插头设置有手柄、充电机身及其配合充电机身设置的充电头,手柄设置在充电机身的上端,充电机身上设置有电缆放置部,充电机身的尾部设置有电缆进口,充电头上设置有端子接口;充电插座包括固定端子口,插座机身及其机身后固定座;固定端子口配合端子接口设置,插座机身设置有端子放置部,充电机身设置有线缆放置部;手柄呈弧形设置,手柄与充电机身之间设置手指放置部,手指放置部呈椭圆形设置;手柄的内部设置有锁紧装置,锁紧装置配合充电插座上的固定端子口设置,锁紧装置的下方位于充电机身的内部设置有开关放置部,开关放置部内设置有开关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奥功电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奥功电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72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