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物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87614.1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2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林文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林环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9 | 代理人: | 杨杰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治理 支撑脚 生物净化装置 净化装置 浮标 过滤 生物发生器 外表面相 过滤网 生物栅 河水 净化 左翼 本实用新型 挡板外表面 活性炭 挡板 初步净化 进气软管 连接支架 气泡形式 气液界面 出水管 曝气管 通水管 风机 弥散 进气 滤口 排出 水中 贴合 吸附 逸出 氧气 右翼 | ||
1.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物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风机(1)、进气软管(2)、连接支架(3)、左翼浮标(4)、支撑脚(5)、净化装置(6)、生物发生器(7)、挡板(8)、右翼浮标(9)、进气滤口(10),所述左翼浮标(4)外表面与支撑脚(5)外表面相连接,所述支撑脚(5)共有四个并且安装在净化装置(6)四角,所述生物发生器(7)安装在支撑脚(5)表面上,所述挡板(8)外表面与净化装置(6)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右翼浮标(9)安装在连接支架(3)右端上,所述进气滤口(10)安装在风机(1)上端,所述净化装置(6)包括装置外壳(601)、进水管(602)、固定支架(603)、曝气管(604)、连接板(605)、隔板(606)、通水管(607)、第一过滤网(608)、第二过滤网(609)、生物栅(610)、活性炭(611)、出水管(612),所述进水管(602)嵌入安装在装置外壳(601)左侧上端中,所述固定支架(603)安装在装置外壳(601)内部,所述曝气管(604)共有五根并且安装在连接板(605)上,所述连接板(605)共有两个并且上端嵌入安装在固定支架(603)中,所述连接板(605)下表面与装置外壳(601)内侧表面相贴合,所述隔板(606)上端嵌入安装在固定支架(603)内部,所述隔板(606)下表面与装置外壳(601)内侧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过滤网(608)上端嵌入安装在固定支架(603)内部,所述第一过滤网(608)下端嵌入安装在装置外壳(601)内部,所述第一过滤网(608)位于第二过滤网(609)左侧,所述第二过滤网(609)上端嵌入安装在固定支架(603)内部,所述二过滤网(609)下端嵌入安装在装置外壳(601)内部,所述生物栅(610)安装在固定支架(603)与装置外壳(601)中间,所述活性炭(611)外表面与出水管(612)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出水管(612)嵌入安装在装置外壳(601)右侧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物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安装在净化装置(6)外表面,所述进气软管(2)嵌入安装在风机(1)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物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3)左端上设有左翼浮标(4),所述连接支架(3)中部底面与净化装置(6)上表面相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物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5)安装在装置外壳(601)四角,所述风机(1)通过进气软管(2)与曝气管(604)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物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6)是长为300cm、宽为100cm、高为50cm的长方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林环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林环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876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