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80112.6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6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周福新;赖春桃;林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6/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陈卫 |
地址: | 5166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导光板 光学膜 微结构 粘胶剂 反射片 背光模组 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 光学效果 光学性能 外侧表面 依次层叠 粘接固定 整体弯曲 平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片、柔性导光板和光学膜,所述柔性导光板的下表面具有第一微结构,所述光学膜的下表面具有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和第二微结构的外侧表面还分别平铺有粘胶剂,所述柔性导光板与粘胶剂之间、光学膜与粘胶剂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粘胶剂使反射片与柔性导光板、柔性导光板与光学膜粘接固定,在不影响微结构的光学性能的前提下可使反射片、柔性导光板和光学膜的整体弯曲后的光学效果一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技术凭借其成熟的技术低廉的成本及优良的性能,已经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显示技术,液晶显示屏为被动发光器件,本身并不发光,须由加在其后面的背光源照亮。背光源和液晶显示屏组合在一起构成液晶显示模组。
现有的背光源一般由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增光片及光源等若干零部件组件,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导光板将光源发出的光由导光板的入光面导入至导光板内,当光照射导光板底面的网纹后,发生折射、反射,经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均匀发出,照亮液晶显示屏。随着弯曲显示屏的开发,则要求背光源里的结构也必须具有柔性可以弯曲,但由于背光源里有多层结构,弯曲时各层的结构及软硬程度不一致导致弯曲不能一致,各层间局部间隙参差不齐,最终导致整体光学效果不一致,会产生褶皱等问题,进而影响光学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效果好的可弯折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片、柔性导光板和光学膜,所述柔性导光板的下表面具有第一微结构,所述光学膜的下表面具有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和第二微结构的外侧表面还分别平铺有粘胶剂,所述柔性导光板与粘胶剂之间、光学膜与粘胶剂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粘胶剂使反射片与柔性导光板、柔性导光板与光学膜粘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粘胶剂的厚度为1-10μm。
优选地,所述粘胶剂为光学胶。
优选地,所述光学胶的初粘力为10g-500g。
优选地,所述光学胶的初粘力为100g-200g。
优选地,所述反射片、柔性导光板和光学膜的基材材质均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优选地,所述光学膜从下往上依次包括扩散片、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所述第一微结构为柔性导光板的网点,所述第二微结构为扩散片下表面的扩散粒子。
优选地,所述扩散片的上表面还设有扩散粒子,所述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的上表面均设有棱镜片,所述粘胶剂分别铺设在扩散粒子和下增光膜的棱镜片的外侧表面使扩散片、下增光膜、上增光膜粘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围设在反射片上表面的中胶框,所述中胶框与反射片形成容置柔性导光板和光学膜的容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在柔性导光板的第一微结构的外侧表面和光学膜的第二微结构的外侧表面铺设粘胶剂,使反射片、柔性导光板和光学膜之间粘接,所述粘胶剂与柔性导光板和光学膜之间具有间隙,在不影响微结构的光学性能的前提下可使反射片、柔性导光板和光学膜整体弯曲后的光学效果一致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反射片、柔性导光板和光学膜粘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801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