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内部溃缩吸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63123.3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89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张保东;沈杰希;魏雅新;潘乙山;姜卓;蔡哲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 代理人: | 王雯婷;方燕娜 |
地址: | 20182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转向管柱 轴向齿条 轴向调节 吸能 本实用新型 焊接固定 吸能结构 定位孔 溃缩 安全性能 固定支架 生产装配 铆钉 安装点 传统的 上柱管 下柱管 管柱 两排 弯折 向内 零部件 脱离 配合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管柱生产装配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内部溃缩吸能结构,上柱管的一侧开设有两排轴向调节定位孔,轴向调节定位孔与轴向齿条相配合,吸能带的一端向内弯折后与轴向齿条的一端焊接固定,吸能带与轴向齿条焊接固定的位置的上方设有轴向调节垫,所述吸能带采用铆钉与下柱管相固定,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内溃缩结构,零部件减少,结构简单,安全性能更高,相较与传统的结构,管柱不与固定支架安装点脱离,更加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管柱生产装配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内部溃缩吸能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转向管柱是应用在汽车上的转向系统中连接方向盘的零部件。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要求的提高,转向管柱需要具有一定的溃缩和吸能作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可以降低冲击对驾驶员的伤害。
目前转向管柱的溃缩吸能装置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剪切脱离式和摩擦式,这两种形式均属于常规外溃式。现有的转向管柱的溃缩吸能装置的结构形式具有如下缺陷:1在管柱溃缩时,夹紧机构与调节机构会随上柱管和转向轴,脱离上安装位置一同先前溃缩;2溃缩过程中,管柱移动部分易掉落,会伤及驾驶员,如增加额外的溃缩导向辅助结构,设计成本会增加,且相关结构需要定位可靠,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存在异响风险。
为此设计一种低成本并且不会产生异响的汽车转向管柱内部溃缩吸能结构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突破了现有技术的难题,设计了一种低成本并且不会产生异响的汽车转向管柱内部溃缩吸能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内部溃缩吸能结构,包括上柱管、轴向齿条和吸能带、下柱管,其特征在于:上柱管的一侧开设有两排轴向调节定位孔,轴向调节定位孔与轴向齿条相配合,吸能带的一端向内弯折后与轴向齿条的一端焊接固定,吸能带与轴向齿条焊接固定的位置的上方设有轴向调节垫,所述吸能带采用铆钉与下柱管相固定。
所述轴向齿条的另一端设有圆形翻边。
所述轴向齿条为多齿倒钩型齿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内溃缩结构,零部件减少,结构简单,安全性能更高,相较与传统的结构,管柱不与固定支架安装点脱离,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柱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吸能带和轴向齿条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转向管柱发生溃缩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转向管柱溃缩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内部溃缩吸能结构,包括上柱管、轴向齿条和吸能带、下柱管,上柱管1的一侧开设有两排轴向调节定位孔2,轴向调节定位孔2与轴向齿条3相配合,吸能带4的一端向内弯折后与轴向齿条3的一端焊接固定,吸能带4与轴向齿条3焊接固定的位置的上方设有轴向调节垫5,所述吸能带4采用铆钉6与下柱管7相固定。
在溃缩的过程中,通过轴向齿条3带动吸能带4变形,首先,吸能带4脱出铆钉6提供溃缩的峰值力,接着通过吸能带4变形提供溃缩的保持力,下柱管内表面的滑动槽可以保证,管柱溃缩时,轴向齿条3始终和管柱处于啮合的状态,同时还起到溃缩导向作用,防止管柱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631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成本汽车转向管柱防转销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转向管柱总成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