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理带装置及水带消防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60467.9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98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林利明;胡亮;刘明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27/00 | 分类号: | A62C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连杆 理带装置 驱动机构 压紧臂 转动臂 机械手臂 推杆 滑行小车 消防车 铰接 本实用新型 机械传动 驱动机械 推杆连接 故障点 同步性 摆动 转动 手臂 消防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理带装置及水带消防车,该理带装置设置于水带消防车上,包括滑行小车、设置于滑行小车上的机械手臂、驱动机械手臂的驱动机构,机械手臂包括两个转动臂、与两个转动臂分别连接的两个压紧臂,同时,机械手臂还包括推杆和两个传动连杆,驱动机构与推杆连接,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传动连杆的一端铰接,两个传动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转动臂铰接,两个传动连杆用于带动两个转动臂转动从而带动两个压紧臂摆动。该理带装置中,由于通过一个驱动机构就实现了两个压紧臂的同时动作,因此,故障点较少,可靠性得到提高,同时,两个压紧臂通过机械传动同时动作,同步性较好,另外,一个驱动机构可以简化结构,减轻机构重量、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装备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于水带消防车的理带装置及水带消防车。
背景技术
水带消防车属于专勤消防车,主要用于为主战消防车提供救援用的消防水带,并在救援结束后将水带回收归存于备用状态,其包括可行驶的底盘、设置于底盘上的动力箱和储带厢,在储带厢上设置有铺带机构,在铺带机构上方滑动设置有收放带装置,在铺带机构下方设置有理带装置,在消防救援时,操作人员打开储带厢,取出水带,并将水带一端置于第一工作位置(如消防水源提供点),随着水带消防车的行走,储带厢内的水带沿路铺设到第二工作位置(如救援灭火地点),完成水带铺设。在救援结束后,水带消防车从第一工作位置到第二工作位置(也可反向),通过铺带机构、收放带装置和理带装置等部件,将水带有序的收放、归存于储带厢,以备下次使用。
其中,理带装置在水带消防车收放水带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主要是用于将收放带装置收回到车厢的水带按顺序自动平铺于储带厢里,通常,其包括一个可滑行的小车结构及一个可自动压紧水带的机械手臂,小车的作用是可沿着储带厢长度方向前后运动并作为安装手臂的载体,机械手臂的作用是压紧收回的水带并随小车的前后运动将水带铺设到位。
目前,理带装置的机械手臂有两种主要结构,一种是通过两个油缸各控制一个压紧手臂,它的缺点是需要在理带装置上布置两个油缸,难以控制同步,且油路复杂;另一种是通过一个双活塞杆的油缸(相当于背对背的两个油缸,如专利号为201410012525.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结构)控制两个手臂,它的缺点是需要一个相对复杂的双活塞杆的油缸,且该种油缸在动作时自身会有整体位移,需要在小车上额外设计一个滑动限位槽。同时,两个油缸或双活塞杆油缸结构的理带装置,故障点较多,容易发生故障,可靠性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理带装置及水带消防车,以优化水带消防车理带装置的结构,提高理带装置的可靠性。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理带装置,设置于水带消防车上,包括滑行小车、设置于所述滑行小车上的机械手臂、驱动所述机械手臂的驱动机构,所述机械手臂包括两个转动臂、与两个所述转动臂分别连接的两个压紧臂,同时,所述机械手臂还包括推杆和两个传动连杆,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推杆连接,所述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传动连杆的一端铰接,两个所述传动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转动臂铰接,两个所述传动连杆用于带动两个所述转动臂转动从而带动两个所述压紧臂摆动。
上述的理带装置,优选地,两个所述转动臂为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两个所述压紧臂为第一压紧臂和第二压紧臂,两个所述传动连杆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臂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压紧臂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动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压紧臂固定在所述第二转动臂的另一端。
上述的理带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转动手柄,所述第二转动臂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转动手柄,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手柄与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手柄与所述第二转动臂的一端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604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