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防伪的热转印色带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57306.4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15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孟祥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宗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31/05 | 分类号: | B41J31/05;B41M5/4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邵穗娟;汤喜友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转印色带 胶粒 荧光粉层 油墨涂层 荧光区 防伪 耐热涂层 保护层 离型层 带基 荧光粉 本实用新型 防伪标识 防伪特征 黑暗环境 规则化 涂布量 点胶 涂覆 隐蔽 发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防伪的热转印色带,包括油墨涂层、离型层、带基、耐热涂层、荧光粉层和保护层;油墨涂层、离型层、带基、耐热涂层、荧光粉层和保护层由下至上依次涂覆在一起;油墨涂层涂布量为10‑20克/平方米,荧光粉层包括荧光区和非荧区,非荧区上设置防伪标识,荧光区上设有多个内含荧光粉的微小胶粒,即,各微小胶粒规则化点胶形成于荧光区的表面,并且,微小胶粒的直径为0.3~1μm。能解决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热转印色带中防伪特征通常不隐蔽,从而影响防伪的效果,而且在黑暗环境中也难以发现该热转印色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转印色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伪的热转印色带。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变迁,消费者的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各个行业要求越来越规范。特别是医药行业与食品行业,国家要求产品包装上都需标明“生产日期”、“有效日期”、“生产批号”等。这就要求各行业的打码标示越来越普及和强制执行,所以打码标示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打码耗材的市场将变得很大。传统色带由于附着力、熔融粘结力、耐油性方面存在不足,从而影响打印质量;然而有些进口色带又因成本高而无法被业界接受,因此,应对色带结构进行改良。
随着社会的发展,防伪技术也越来越发展,现有技术中,也有具有防伪效果的热转印色带,但这些热转印色的防伪特征通常不隐蔽,容易被看出、破解,从而影响防伪的效果,而且在黑暗环境中也难以发现该热转印色带,非常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伪的热转印色带,其能解决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热转印色带中防伪特征通常不隐蔽,从而影响防伪的效果,而且在黑暗环境中也难以发现该热转印色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防伪的热转印色带,包括油墨涂层、离型层、带基、耐热涂层、荧光粉层和保护层;
油墨涂层、离型层、带基、耐热涂层、荧光粉层和保护层由下至上依次涂覆在一起;
油墨涂层涂布量为10-20克/平方米,荧光粉层包括荧光区和非荧区,非荧区上设置防伪标识,荧光区上设有多个内含荧光粉的微小胶粒,即,各微小胶粒规则化点胶形成于荧光区的表面,并且,微小胶粒的直径为0.3~1μm。
进一步地,离型层为PET薄膜。
进一步地,油墨涂层为转印油墨,转印油墨为碳粉、树脂、硅油和助剂的混合物,并且,碳粉、树脂、硅油和助剂的重量份比为1∶3∶2∶1。
进一步地,带基由ABS系树脂、液晶聚合物、丙烯酸系聚合物、聚苯醚和聚碳酸酯构成。
进一步地,将油墨涂层从离型层上剥离所需要的剥离力为0.5-0.6N。
进一步地,油墨涂层的厚度为15-17μm,离型层的厚度为16-18μm,带基的厚度为20-25μm,耐热涂层的厚度为18-20μm,荧光粉层的厚度为14-16μm,保护层的厚度为15-17μm。
进一步地,油墨涂层的厚度为15μm,离型层的厚度为16μm,带基的厚度为20μm,耐热涂层的厚度为18μm,荧光粉层的厚度为14μm,保护层的厚度为15μm。
进一步地,耐热涂层为多微孔结构膜层。
进一步地,保护层为透明膜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宗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宗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573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商务订单自动打印系统
- 下一篇:一种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