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横梁及卡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55964.X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8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京;方士国;黄虹霖;郑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郎志涛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板 横梁 安装孔 横梁本体 车用 凸部 间隔设置 连接孔 固接 凸台 应力集中现象 本实用新型 车辆能源 螺栓 车架 消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横梁及一种安装有这种车用横梁的卡车,该车用横梁包括管状的横梁本体和设置于横梁本体之端部的连接板,连接板的幅面上形成有凸部,凸部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连接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台,各凸台绕凸部与连接板的连接处间隔设置,各凸台上开设有安装孔,横梁本体的端部固接于连接孔内。通过在凸台上开设安装孔从而实现螺栓经过安装孔与车架的固接消除安装孔周围出现的应力集中现象,通过局部增大连接板厚度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连接板的质量,进而降低横梁的质量,使得车辆能源消耗降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横梁及一种安装有这种车用横梁的卡车。
背景技术
横梁作为车架上的组成部件通过与纵梁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车架,通过横梁和纵梁组成的车架需要具有良好的刚度,从而为车体的其它零部件提供安装的平台,保证车辆的安全。现有技术中的横梁一般为给定长度的圆管结构,在圆管的两端分别焊接有连接板,在连接板上开设有安装孔,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与纵梁进行连接。连接板一般通过冲压工艺进行加工,在冲压生产中,开孔位置及形状转角的位置往往会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如对部件结构进行改进极易出现连接强度降低,甚至连接处断裂的情况,为了提高连接的强度,保证车架的安全,需要将连接板的整体的厚度进行增加,以此来提高连接处的强度,进而提高车架的刚度。
但是,通过增加连接板的厚度来提高整体刚度的方式一方面使得横梁整体的制造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使得横梁质量增大,导致车辆能源消耗过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横梁,包括管状的横梁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横梁本体之端部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幅面上形成有凸部,所述凸部的中央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台,各所述凸台绕所述凸部与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处间隔设置,各所述凸台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横梁本体的端部固接于所述连接孔内。
优选地,所述凸部与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圆倒角。
优选地,所述凸台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凸台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连接板的厚度方向一致,所述凸台的高度大于所述连接板的厚度,所述凸台的两个端面分别凸出于所述连接板之两侧的端面,所述凸台与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圆倒角。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介于相邻两所述凸台之间的边缘为凹弧。
优选地,所述横梁本体的端部插入所述连接孔内,所述横梁本体的外周壁与所述连接孔的内壁贴合,通过焊接使得所述横梁本体与所述连接板固定。
优选地,所述横梁本体之端部的外周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配合使得所述横梁本体与所述连接板固定。
优选地,所述横梁本体之端部的外周壁沿所述横梁本体的圆周方向开设有环形的限位槽,所述横梁本体之端部外周壁沿所述横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一端与所述横梁本体的端部贯通,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槽垂直贯通,所述连接孔的内壁上固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经所述滑槽进入所述限位槽,所述滑块沿所述限位槽转动预设角度使得所述横梁本体与所述连接板固接。
优选地,所述滑块远离所述连接孔之内壁的端面为凹弧面,所述凹弧面的弧度与所述限位槽之槽底平面的弧度一致。
优选地,所述限位槽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限位槽沿所述横梁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滑槽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滑槽沿所横梁本体之端部的外圆周面间隔设置,所述滑块的数量与所述滑槽的数量一致,各所述滑块沿所述连接孔的内壁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两相邻所述滑块在所述连接孔内的圆心角与两相邻所述滑槽在所述横梁本体内的圆心角相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卡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横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559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