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田钻修井防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45627.2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4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凯;王树强;徐凤军;方群;罗佳丰;陈崇斌;李广;濮孟蕾;李建军;杨伟伟;余海波;杜勇;刘熙光;于长生;王音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06 | 分类号: | E21B3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周子轶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板 胶圈 出液口 油田钻修井 防喷装置 流道 驱动机构 向下移动 进液口 壳体 本实用新型 传感机构 挡板运动 气缸停止 向下挤压 堵塞 翻转 井喷 传感器 活塞杆 进液管 向内 油液 流出 隔离 伸出 移动 申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田钻修井防喷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流道,所述流道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设置在所述流道上的传感机构;设置在流道内的挡板和胶圈;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根据所述传感器驱使所述挡板运动,并且能使所述挡板抵住所述胶圈,以使所述挡板和所述胶圈将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隔离。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油田钻修井防喷装置,当发生井喷现象时,控制所述活塞杆伸出推动所述挡板向下移动,所述挡板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堵塞所述出液口,当所述挡板与所述胶圈接触后向下挤压所述胶圈,所述胶圈向内翻转堵塞所述进液管,然后所述气缸停止移动避免所述挡板回升,从而防止油液继续从所述出液口流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田钻修井防喷装置。
背景技术
油井开采过程中,套管是保证油气井正常生产的必要设施,而油井因各种原因造成套管损坏的现象经常发生,因此修复油井套管是修井工艺中的关键部分,套管损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套管缩径,即油井的套管内径变小了,致使下井工具通不过去,油井无法正常生产;二是套管破裂,即油井的套管破裂成缝或洞,造成地层砂子大量涌入井内,使油气井停产;三是套管错位、断开,有的井套管会折断,且上下断口错开。目前油田在实际修井过程中,要对套管进行修复则需先将油管取出,但是下吊卡起吊油管时,容易对油管头四通的密封钢圈槽产生磕碰,损坏密封钢圈槽,同时由于井下的残余压力,时常发生天然气或者原油泄漏,甚至出现井涌、井喷现象,给修井生产带来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是油田修井作业过程中始终难以解决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的修井防喷器大多是手动启动的,安装和操作时很麻烦,影响正常的维修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油田钻修井防喷装置,其可以在发生井喷时自动进行密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田钻修井防喷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流道,所述流道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设置在所述流道上的传感机构;设置在流道内的挡板和胶圈;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根据所述传感器驱使所述挡板运动,并且能使所述挡板抵住所述胶圈,以使所述挡板和所述胶圈将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隔离。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气缸、设置在所述气缸内的活塞以及与所述活塞连接并且伸入所述壳体内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挡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液口处的流速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液口处的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能驱使所述挡板朝向或远离所述进液口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外缘设置有能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密封的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采用球铁材料一体铸造成型,所述壳体的内壁经过车削抛光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流速传感器镶嵌在所述出液口内部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流速传感器为电子计量器。
进一步地,所述胶圈为环形结构,所述胶圈被抵触的部分向内弯曲,所述胶圈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胶圈被抵触的部分位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2mm。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传感器镶嵌在所述进液口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油田钻修井防喷装置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传感机构和所述驱动机构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456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