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40391.3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72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安泰珂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13/502;H01R13/40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吴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壳体 底部外壁 电板 外壁 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 汽车连接器 第二壳体 顶部外壁 公连接头 螺钉固定 传输杆 固定板 焊接 公母端子 快速组装 人力物力 使用寿命 水平设置 组装效率 防尘 接触片 连接头 内壁嵌 卡槽 套接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外壁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内壁嵌装有水平设置的第一电板,所述第一电板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公连接头,且第一电板的底部外壁焊接有第一传输杆,所述第一传输杆的底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接触片,所述第一壳体的一边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L形结构的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一边外壁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壳体远离公连接头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壳体,且第二壳体的底部外壁开设有第二凹槽。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连接器公母端子之间的快速组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显著增加了组装效率,起到良好的防尘作用,避免了灰尘对公母连接头的污染,显著提高了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
现有的汽车连接器一般都采用32PIN系列连接器,在汽车连接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对连接器公母两个端子进行组装,传统的组装方式连接器两个连接端子通常都是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的,这个组装方式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直接导致组装效率低,影响连接器的大批量生产,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连接器生产厂家的生产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汽车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外壁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内壁嵌装有水平设置的第一电板,所述第一电板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公连接头,且第一电板的底部外壁焊接有第一传输杆,所述第一传输杆的底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接触片,所述第一壳体的一边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L形结构的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一边外壁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壳体远离公连接头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壳体,且第二壳体的底部外壁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嵌装有水平设置的第二电板,且第二电板的底部外壁焊接有母连接头,所述第二电板的顶部外壁焊接有第二传输杆,且第二传输杆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二接触片,所述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一边外壁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一侧内壁通过铰链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的一边外壁焊接有卡块,卡块与卡槽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弹簧,且弹簧远离安装槽的一端与活动杆的外壁相连接,活动杆远离安装槽的一端外壁焊接有活动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通过铰链连接有第一防尘盖,且第一防尘盖与第一凹槽相适配,第二凹槽的内壁通过铰链连接有第二防尘盖,且第二防尘盖与第二凹槽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公连接头的数量为三十到四十个,且三十到四十个公连接头等距离均匀分布在第一电板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母连接头的数量为三十到四十个,且三十到四十个母连接头等距离均匀分布在第二电板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有卡块和卡槽,改变了传统的螺钉连接方式,通过卡块与卡槽的卡接作用,组装时只需要将第一壳体插接到第二壳体中即可完成组装,实现了连接器公母端子之间的快速组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显著增加了组装效率。
2.通过设置有两个防尘盖,能够将灰尘与公母连接头之间进行阻隔,起到良好的防尘作用,避免了灰尘对公母连接头的污染,显著提高了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实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安泰珂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安泰珂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403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