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隧道渗漏水收集的导流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34270.8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0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夏吉安;王桥;何学松;曲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夏吉安;王桥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E21D11/38 |
代理公司: | 青岛申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3 | 代理人: | 霍本俊 |
地址: | 23005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板 隧道渗漏水 本实用新型 插口 安装方便 距离设置 排水效果 倾斜设置 由上向下 由外向内 中部下凹 导流槽 固定翼 上接口 上端 导流 通孔 下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渗漏水收集的导流板,包括:导流板主体⑴,所述导流板主体⑴内侧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条聚水条⑵,所述聚水条⑵由外向内,由上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导流板主体⑴外形呈扇形,中部下凹形成导流槽⑷,所述的固定翼⑸上设有通孔⑹,所述的导流板主体⑴上端设有上接口⑻,所述的导流板主体⑴下端设有下插口(8‑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安装方便,排水效果好等特点的一种用于隧道渗漏水收集的导流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用于隧道渗漏水收集的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隧道渗漏水收集的导流板。
背景技术
隧道病害的类型多种多样,它们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隧道安全使用年限和行车安全,引起了工程技术界的高度重视,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和大量的工程实践分析来看,在影响隧道安全运行的诸多病害中,最普遍、最先需要治理,而且也是最难以治理的病害就是隧道渗漏水问题,就目前的工程技术和工程材料而言,对伴有渗漏水问题的其他“隧道病害”缺陷,在渗漏水没有经过有效治理以前,均无法进行彻底有效的病害处理,换句话说,只有在解决隧道渗漏水问题后才能谈得上其他的隧道病害治理。
造成及影响隧道渗漏水的因素很多,而且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针对隧道的构造特点、出现渗漏水的成因、背水面治水手段的缺失以及现阶段材料和设备的局限,我们提出了“堵排结合,以排为主,综合治理”的隧道渗漏水治理原则,现已逐渐被国内外同行所接受。
排水引流在隧道渗漏水治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我们考察的隧道渗漏水治理工程中,大多采用了埋设“半圆管”引流这一排水手段,治理效果较差且容易失效,其主要问题在于:一是半圆管根本无法与开凿的槽子紧密固定,加之在重力和张力作用下,由于膨胀系数的不同,封缝材料与管体和结构面会产生许多裂缝,留下了再次渗漏水的隐患;二是隧道裂缝渗漏水绝大部分是以“淌”或“渗”的形式出现的,裂缝走向不规则,裂缝间盘根错节,而水在重力和张力作用下,只会在不规则的凹形双曲面侧壁上顺阻力最小的方向无序流淌,无规则可循。“半圆管”无法将这些裂缝渗漏水“聚集”起来,有序地排走;另外,埋设半圆管势必要在结构层上开槽(尺寸为50×80mm),这对于渗漏水严重的隧道而言,结构破坏性无疑是雪上加霜。
针对上述技术难题,需要一个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中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安装方便,排水效果好等特点的一种用于隧道渗漏水收集的导流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隧道渗漏水收集的导流板,包括:导流板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主体内侧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条聚水条,所述聚水条由外向内,由上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导流板主体外形呈扇形,中部下凹形成导流槽,所述的固定翼上设有通孔,所述的导流板主体1上端设有上接口,所述的导流板主体下端设有下插口。
优选的,所述的通孔内安装膨胀螺栓。
优选的,所述的所述导流板主体的两侧的固定翼上安装有膨胀密封条。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主体可用模压、注模等方式加工制作,其长度根据隧道断面曲率要求定制加工,所用材料可根据实际要求选择不锈钢、铝塑板、镀锌铁板和玻璃钢等金属或非金属材料。
一种用于隧道渗漏水收集的导流板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隧道内壁由内到外包括结构层和装饰抹灰层,隧道漏水裂缝处于装饰抹灰层表面上,将导流板主体上导流槽对准裂缝后,将两侧固定翼上的通孔使用膨胀螺栓穿过装饰抹灰层固定到结构层上。
优选的,在所述的隧道漏水裂缝处装饰抹灰层表面上开设多个阻水槽。
优选的,所述的阻水槽是沿渗漏水裂缝斜向切割的,所述阻水槽向内倾斜,立面向下倾斜,直至裂缝中线,以阻隔渗漏水在不规则的凹形双曲面壁面随意流淌外溢。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夏吉安;王桥,未经安徽国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夏吉安;王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342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井下注浆组件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双密闭门地下地震防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