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微电网群状态快速切换控制的连接点测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28573.9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52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梁朔;肖园园;郭敏;肖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3/06 | 分类号: | H02J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相雨 |
地址: | 53001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器模块 第一端 断路器 测控装置 通信模块 连接点 微电网 本实用新型 快速切换 控制断路器 协调控制器 电压信号 固态开关 扰动 减小 采集 检测 通信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微电网群状态快速切换控制的连接点测控装置,包括:AD转换模块、控制器模块和通信模块;AD转换模块的第一端与断路器的第一端连接,AD转换模块的第二端与断路器的第二端连接,AD转换模块的第三端与控制器模块的第一端连接,AD转换模块用于分别检测断路器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控制器模块的第二端与断路器的第三端连接,控制器模块用于处理AD转换模块采集到的电压信号,并用于控制断路器的状态;通信模块的第一端与控制器模块的第三端连接,通信模块用于与微电网群协调控制器通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点测控装置,无需额外增加固态开关,提高了切换动作的速度、减小了切换扰动、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网群调度与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微电网群状态快速切换控制的连接点测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及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微电网群的自动化控制得到快速发展,从而极大提升了电网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微电网群的连接点的自动化检测与控制对电网群的性能和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多个微电网在孤岛模式下可以通过微电网群的形式共享储能系统,提高整体抗扰动的能力,在负荷投切或者分布式电源功率扰动下保持电压稳定,使得多个微电网的储能系统共同抑制冲击性功率扰动。但在并网或孤岛模式下,两个或多个微电网需要通过状态切换,改变储能工作模式与连接点开关状态。现有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一个微电网作为参考节点,其余一个或多个微电网根据协调控制系统指令依次通过各自储能逆变器调节相位与参考节点同步合闸并网,该种方式由于连接点采用常规开关,动作速度慢,切换过程扰动大,而另一种方式是在此基础上附加固态开关,将动作时间控制在5ms以内,但固态开关成本较高且容量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微电网群状态快速切换控制的连接点测控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切换动作速度慢、扰动大,以及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微电网群状态快速切换控制的连接点测控装置,包括:
AD转换模块、控制器模块和通信模块;
所述AD转换模块的第一端与断路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AD转换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断路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AD转换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控制器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AD转换模块用于分别检测所述断路器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
所述控制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断路器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模块用于处理所述AD转换模块采集到的电压信号,并用于控制所述断路器的状态;
所述通信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器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微电网群协调控制器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断路器的第一端包括A相线A1、B相线B1、C相线C1和零线N,所述断路器的第二端包括A相线A2、B相线B2、C相线C2和零线N,通过所述AD转换模块的第一端采集断路器的第一端的A相线电压B相线电压和C相线电压通过所述AD转换模块的第二端采集断路器的第二端的A相线电压B相线电压和C相线电压
进一步地,还包括:IO缓冲器模块;
所述断路器的第三端与所述控制器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具体为:
所述IO缓冲器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器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IO缓冲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断路器的第三端连接;
所述IO缓冲器模块用于放大所述控制器模块向所述断路器发送的状态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还包括:flash存储器模块;
所述flash存储器模块与所述控制器模块的第四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285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钒电池的智能微网控制系统
- 下一篇:开放型智能式低压无功控制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