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茶叶浪青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19552.0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89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吴粤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源县新伟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唐海力;韩来兵 |
地址: | 515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摇动机构 茶叶 控制电路 支撑架 摇动 本实用新型 人力成本 水分分布 叶片细胞 智能控制 不均匀 均匀性 智能化 茶青 鲜叶 替换 智能 支撑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浪青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本体;摇动机构,所述摇动机构与所述支撑架连接,用于放置茶叶;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摇动机构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摇动机构运动,进而带动所述茶叶从中摇动。解决手动碰青不均匀及操作繁琐的问题;将茶叶在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和摇动力大小维持在一定的区间内,保证了均匀性,进而让茶青的叶片细胞更加活跃,鲜叶的水分分布更加均匀;可以实现摇动机构的摇动的智能控制,达到了将原始的手动碰青替换,智能的实现茶叶浪青的效果;由于智能化程度高,进而降低了操作的繁琐程度,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浪青机。
背景技术
目前红茶制作的基本步骤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限于季节及茶叶的生长环境的客观因素,这种传统的红茶制作工艺的成品,会出现味道不统一:香气不足、甜味淡等滋味差的现象。
由于传统工艺制作出红茶品质差,目前国内茶企大多通过挑选可达到香气及甜味足的季节来进行采摘及制作红茶,导致一年只有3季可开采。
基于上述方案中存在:标准茶园一年可采6季及以上的茶,目前传统的红茶制作工艺,由于没有把各个季节的茶利用最好的加工工艺,导致产量低、滋味差、利润低的发展瓶颈的问题和缺点,在红茶的制作步骤的“萎凋”之前再增加一个步骤——浪青,浪青本属于乌龙茶的工艺之一,把它加入到红茶制作后,由于浪青的摩擦力造成叶细胞损伤,使茶多酚酶促氧化,诱发香气,具有外在效应;运动力与摩擦力二者应协调配合,才能形成茶所特有的香高味醇品质。
浪青采用的为手动碰青设备,在浪青的过程中需要繁琐的人为操作。针对相关技术中手动碰青不均匀及操作繁琐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浪青机,以解决手动碰青不均匀及操作繁琐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叶浪青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
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本体;
摇动机构,所述摇动机构与所述支撑架连接,用于放置茶叶;
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摇动机构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摇动机构运动,进而带动所述茶叶从中摇动。
上述茶叶浪青机,所述摇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摇笼,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摇笼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摇笼为由竹器编制而成的圆柱状结构。
上述茶叶浪青机,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的控制面板,用于通过人为操作进行控制。
上述茶叶浪青机,所述控制面板包括:电源开关、转速控制装置以及定时控制装置,所述电源开关、转速旋钮和定时旋钮均和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上述茶叶浪青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与所述电源开关相连的启停电路,用于控制所述摇动机构的启动或停止。
上述茶叶浪青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与所述转速控制装置相连的转速调节电路,用于调节所述摇动机构的运动速度。
上述茶叶浪青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与所述定时装置相连的定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摇动机构的启停时间。
上述茶叶浪青机,所述定时控制装置为用于旋转进行时间调节的定时旋钮,和/或为用于上下滑动触摸进行时间调节的第一触摸屏。
上述茶叶浪青机,所述转速控制装置为用于旋转进行转速调节的旋转旋钮,和/或为用于左右滑动触摸进行转速调节的第二触摸屏。
上述茶叶浪青机,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便于移动的至少三个万向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源县新伟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未经东源县新伟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195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豆皮生产加工用烘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茶叶烘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