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刺伤操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15254.4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52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山晓芹;雷超芳;杨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12/00 | 分类号: | A61G12/00;A61M5/32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曾克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体 治疗盘 弯盘 本实用新型 操作装置 软质材料 锐器 防刺伤 吸水层 底面 顶面 医疗器械领域 外壳顶部 吸盘连接 血液污染 硬质材料 磁铁扣 内底面 粘胶层 刺伤 分拣 粘接 填充 附带 医护 敞开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刺伤操作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治疗盘或者弯盘、集针体,所述集针体的底面与治疗盘或者弯盘的内底面通过粘胶层或者磁铁扣或者吸盘连接,集针体底面尺寸大于顶面尺寸,集针体包括硬质材料的外壳,外壳顶部敞开,外壳内填充有软质材料的本体,本体顶面覆盖有软质材料的吸水层,所述吸水层与本体粘接;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防止锐器在二次分拣过程中刺伤医护人员,还能够防止锐器附带的血液污染治疗盘或者弯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刺伤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中,医护人员在操作锐器时,需要带治疗盘、弯盘和锐器盒,锐器首先放入弯盘,护理完毕后再将锐器投入锐器盒,这种二次分拣操作会增加刺伤风险,同时带有血液、体液的锐器放入弯盘后,血液、体液会漏出而污染弯盘,而弯盘则需要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会增加时间、经济成本,在清洗、消毒弯盘时,增加了操作者被弯盘中的体液、血液污染的机会,同时弯盘为金属,体积大,质量重,频繁消毒,且科室弯盘数量有限,故使用不便。
有些医护人员在工作繁忙的时候会图方便,只携带治疗盘进行操作,而目前临床使用的不同规格的锐器盒体积都偏大,与治疗盘不相匹配,不方便随治疗盘携带;而且,从无菌原则的角度考虑,锐器盒也不能放在治疗盘中,只适合把锐器盒放在治疗车上。而一些单次、个体的护理操作不适宜推治疗车,例如给患者拔输液针头、给单个患者打针等,医护人员会把患者使用后的锐器插入治疗盘中的治疗巾里,或把锐器放入治疗巾下,这种不规范的操作不仅会让体液和血液污染治疗巾和治疗盘,还可能会造成针刺伤事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防刺伤操作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锐器容易污染弯盘、易刺伤医护人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刺伤操作装置,包括治疗盘或者弯盘、集针体,所述集针体的底面与治疗盘或者弯盘的内底面通过粘胶层或者磁铁扣或者吸盘连接,集针体底面尺寸大于顶面尺寸,集针体包括硬质材料的外壳,外壳顶部敞开,外壳内填充有软质材料的本体,本体顶面覆盖有软质材料的吸水层,所述吸水层与本体粘接。
优选的,所述吸水层为海绵或者脱脂棉。
优选的,所述本体为软质泡沫或者硅胶或者橡皮。
优选的,所述外壳为硬质塑料或者硬质合金涂层。
优选的,所述集针体为截顶棱锥形或者截顶圆锥形。
进一步的,所述集针体为截顶四棱锥形。
优选的,所述粘胶层覆盖有离型纸。
进一步的,所述磁铁扣或者吸盘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集针体软质的本体部分能够使锐器刺入,做到收集锐器的目的;
2、集针体软质的吸水层,不但能够将锐器表面的血液吸收,还能够使锐器顺畅的穿过;
3、集针体硬质的外壳,能够保证锐器不会穿透集针体,有效避免了刺伤风险;
4、集针体底面尺寸大于顶面尺寸的设置,使集针体具有一定的抗侧翻的作用;
5、可拆卸连接的磁铁扣或者吸盘的设置,在保证集针体与治疗盘稳固连接的同时还具有可重复利用、节约使用成本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集针体剖视图。
图中:1-治疗盘、2-集针体、21-本体、22-外壳、23-吸水层、3-锐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152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