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耐磨涡流纺纱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08087.0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9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申家伟;徐轶娄;吴兴武;王强;周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星京泽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36;D01F6/92;D01F1/10;D06M15/564;D06M101/06;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胶囊颗粒 聚酯纤维 纱线本体 涡流 包覆纤维 纳米固体颗粒 水溶性植物胶 本实用新型 涡流纺纱线 高耐磨 麻纤维 芯纤维 固体纳米颗粒 耐磨性 减小摩擦 螺旋缠绕 内部填充 纱线表面 纱线 涡流纺 滚珠 分解 释放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耐磨涡流纺纱线,包括纱线本体;纱线本体由麻纤维和聚酯纤维涡流混纺而成;纱线本体包括位于中间的芯纤维层和位于外部的包覆纤维层;包覆纤维层螺旋缠绕芯纤维层外;在麻纤维和聚酯纤维涡流混纺前,聚酯纤维内均匀混合有微胶囊颗粒;微胶囊颗粒由水溶性植物胶制成;通过涡流混纺,微胶囊颗粒分布在包覆纤维层中;微胶囊颗粒内部填充有固体纳米颗粒。本实用新型采用微胶囊颗粒与聚酯纤维混合,通过涡流纺工艺,使微胶囊颗粒分布在纱线本体的表层,微胶囊颗粒由水溶性植物胶制成,在空气中会分解,释放内部的纳米固体颗粒,纳米固体颗粒在纱线表面可以起到滚珠效应,有效的减小摩擦,提高纱线的耐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流纺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耐磨涡流纺纱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纺织技术和纺织设备不断发展,新型纱线也随之不断出现,而涡流纺纱线就是其中最受人瞩目的一种。涡流纺是目前纺纱系统中一项新技术,与传统环锭纺比较:具有纺纱流程短,生产效率高,质量在线监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还具有大幅度减少用工及减少纱线毛羽等优势。故用涡流纺纱线加工成针、棉织物,具有布面光洁、毛羽少,耐磨性好、抗起毛起球性佳,及色泽鲜艳、吸湿快干等优良性能。虽然涡流纺纱线较一般纱线的耐磨性好,但是对于特殊领域的耐磨面料而言,其耐磨性还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耐磨涡流纺纱线,采用微胶囊颗粒内部填充固体纳米颗粒,将微胶囊颗粒分布在纱线本体上,解决了现有涡流纺纱线耐磨性不理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耐磨涡流纺纱线,包括纱线本体;所述纱线本体由麻纤维和聚酯纤维涡流混纺而成;所述纱线本体包括位于中间的芯纤维层和位于外部的包覆纤维层;所述芯纤维层为直芯结构;所述包覆纤维层螺旋缠绕所述芯纤维层外;在所述麻纤维和聚酯纤维涡流混纺前,所述聚酯纤维内均匀混合有微胶囊颗粒;所述微胶囊颗粒由水溶性植物胶制成;通过涡流混纺,所述微胶囊颗粒分布在所述包覆纤维层中;所述微胶囊颗粒内部填充有固体纳米颗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体纳米颗粒为纳米陶瓷颗粒或纳米二氧化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纱线本体表面涂覆有抗磨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抗磨层为聚氨酯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纱线本体由55%的麻纤维和45%的聚酯纤维涡流混纺而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采用微胶囊颗粒与聚酯纤维混合,通过涡流纺工艺,使微胶囊颗粒分布在纱线本体的表层,微胶囊颗粒由水溶性植物胶制成,在空气中会逐渐分解,释放内部的纳米固体颗粒,纳米固体颗粒在纱线表面可以起到滚珠效应,有效的减小摩擦,提高纱线的耐磨性,同时纱线本体采用麻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耐磨性好,毛羽少,有助于在纱线本体表面涂覆抗磨层,以进一步提高耐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芯纤维层 2.包覆纤维层 3.抗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星京泽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星京泽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080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纱上蜡装置
- 下一篇:原液着色可再生涤纶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