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光感测虫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87596.X | 申请日: | 2017-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26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 发明(设计)人: | 郭羕;王亚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易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李春芳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筒体 爬行板 挡板 除杂 害虫 本实用新型 光感测 集虫器 连接板 滑板 探头 检测 光电检测模块 圆柱形挡板 检测结果 检测装置 内部设置 区域形成 水平设置 向下滑动 趋高性 诱虫孔 排出 筒头 粮仓 杂物 体内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仓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光感测虫装置,包括测虫探头,测虫探头包括筒体和筒头,筒体包括进虫区和测虫区;筒体位于进虫区内部设置有圆柱形挡板,筒体和挡板底部之间水平设置有连接板,筒体、挡板以及连接板之间形成的区域形成除杂区;除杂区内设置有用于除杂的滑板和爬行板,筒体内设置有集虫器集虫器底部设置有光电检测模块,本实用新型利用害虫的趋高性,害虫在落到爬行板上时,会沿着爬行板向上爬,从而从第二诱虫孔进入挡板内部,进入测虫区进行检测,而死虫和杂物会沿着滑板和爬行板向下滑动,最后从出口排出,从而在检测时,只检测活的害虫,使检测结果更加精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仓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光感测虫装置。
背景技术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的生存离不开粮食,然而种自然灾害时期都能食无忧,因此,国家在各地建了许多粮库,由于粮库存量大,因此受到虫害的侵蚀,如何及早发现粮库的害虫,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储粮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随着国家库的增多,对如何用科技手段储好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浅圆仓.立筒仓及高大平房仓中实现虫害的自动监测就是一个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述仓型体积大.装粮高.加之部分粮库使用薄膜覆盖粮面使之无法采取常规的筛选法来间接判断虫害的密度.但由于粮仓是不良导热体.所以往往粮食发烧时.虫害密度已经很高了,这种有一定滞后性方法对储粮安全有相当大的危险。
专利号为CN200420032686.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粮仓光电检测虫害装置,其测虫探头是一根圆管,顶部有小半球顶盖,在顶盖上安有电缆按线柱,圆管上部是陷阱捕虫端,管壁上开有密集小孔,圆管下端是检测端,检测端内部安有减速板与光电检测模块,圆管底部是锥形底,便于插入粮堆,工作时无虫进入绿色指示灯亮,有虫时红色指示灯亮,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虫数量,光电检测器安在仓外,由电缆与测虫探头连接。此专利虽然可以及时检测粮仓内的害虫,但是使用时,会有粮仓内的死虫和杂物从小孔进入设备内部,从而将死虫和杂物检测成害虫,影响检测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光感测虫装置,从而解决了现有测虫装置会将死虫和杂物检测成害虫,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光感测虫装置,包括测虫探头,测虫探头与光电检测器电连接,所述测虫探头包括内部中空的筒体和设置在筒体底部的筒头,筒体与筒头连通;
所述筒体包括上部的进虫区和下部的测虫区;筒体位于进虫区内部设置有圆柱形挡板,筒体和挡板底部之间水平设置有连接板,筒体、挡板以及连接板之间形成的区域形成除杂区;
所述筒体位于进虫区位置径向均布有多个第一诱虫孔,挡板径向均布有多个第二诱虫孔;所述挡板外壁位于第二诱虫孔下方均设置有向下倾斜的爬行板,筒体内壁位于第一诱虫孔下方均设置有向下倾斜的滑板,爬行板和滑板底端分别与筒体和挡板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筒体位于进虫区底部设置有出口;
所述筒体位于测虫区内部设置有内部中空的集虫器,集虫器上部与挡板密封连接,集虫器底部设置有光电检测模块,光电检测模块与光电检测器连接,所述光电检测模块向下倾斜设置,且光电检测模块与筒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进虫区内部设置有除杂区,在害虫、死虫、杂物从第一诱虫孔进入进虫区后,害虫、死虫、杂物沿着滑板在除杂区向下滑动,利用害虫的趋高性,害虫在落到爬行板上时,会沿着爬行板向上爬,从而从第二诱虫孔进入挡板内部,进入测虫区进行检测,而死虫和杂物会沿着滑板和爬行板向下滑动,最后从出口排出,从而在检测时,只检测活的害虫,使检测结果更加精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易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易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875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