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清理的医疗垃圾收集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80768.0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90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黄昱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彧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0;A61M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向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6 | 代理人: | 段斌 |
地址: | 710068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内部设置 下端 隔板 本实用新型 电动伸缩杆 医疗垃圾 出风管 加热腔 收集车 轮座 竖板 水腔 转轴 电机 垃圾放置腔 液体垃圾腔 热风喷头 锐器垃圾 箱体分割 侧中间 放置腔 输出端 万向轮 空腔 内嵌 水泵 地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清理的医疗垃圾收集车,包括箱体和底座,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下侧与箱体之间设置有液体垃圾腔,隔板的上侧设置有竖板,竖板将箱体分割成锐器垃圾腔、安剖瓶放置腔和其他垃圾放置腔,底座的下侧四角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内部设置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下端设置有轮座,轮座上设置有万向轮,底座的下侧中间内嵌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下端设置有拖地盘,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水腔,水腔的内部设置有水泵,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腔,加热腔的下端设置有出风管,出风管的下端设置有位于底座下侧的热风喷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低了工作的难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垃圾收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清理的医疗垃圾收集车。
背景技术
医疗垃圾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具体包括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废物。这些废物含有大量的细菌性病毒,而且有一定的空间污染、急性病毒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征,如不加强管理、随意丢弃,任其混入生活垃圾、流散到人们生活环境中,就会污染大气、水源、土地以及动植物,造成疾病传播,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所有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绝对不可以混放。
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医疗废物的减量化、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理处置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有严格明确的规定。在技术研究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医疗废物的处理处置进行深入研究, 主要方法有焚烧、高压灭菌、化学处理、微波辐射、高温分解、等离子体和电弧炉等。与此相对比,中国在法律法规制定、监管体系完善、社会公众意识增强和科研投入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而做好医疗垃圾分类处置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工作,目前医院使用的都是单一的垃圾放置车,无法做到医疗垃圾的合理分类,也增加了医疗垃圾回收处理工作的难度,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并且现在的垃圾放置车,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对地面进行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理的医疗垃圾收集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清理的医疗垃圾收集车,包括箱体和底座,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下侧与箱体之间设置有液体垃圾腔,所述液体垃圾腔的左侧设置有排污管,隔板上设置有若干排水口,隔板的上侧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将箱体分割成锐器垃圾腔、安剖瓶放置腔和其他垃圾放置腔,所述锐器垃圾腔、安剖瓶放置腔和其他垃圾放置腔内均设置有放置盒,所述放置盒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侧设置有提手,放置盒的下端设置有若干漏水孔,所述底座的下侧四角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下端设置有轮座,所述轮座上设置有万向轮,底座的下侧中间内嵌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设置有拖地盘,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水腔,所述水腔的内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上设置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的下端设置有位于底座下侧的喷淋头,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加热棒,加热腔的下端设置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下端设置有位于底座下侧的热风喷头,加热腔的上侧设置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上设置有风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上侧左右对称的设置有支柱,所述箱体设置在支柱的上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右侧上端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上设置有推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上端设置有箱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锐器垃圾腔和其他垃圾放置腔的内壁上均设置有与固定板配合的固定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供电的蓄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彧,未经李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807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