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大型激光装置的能量测量及校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76280.0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1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唐菱;夏彦文;汪凌芳;王方;彭志涛;邓学伟;马驰;党钊;刘华;周丽丹;房奇;袁强;胡东霞;董军;卢宗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G01J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张明利 |
地址: | 6219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测量 主干网络 激光装置 电校准 探头 本实用新型 集中处理 校准控制 校准系统 激光能量测量 数据传输接口 分布式测量 校准过程 依次连接 分组式 多路 管控 小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大型激光装置的能量测量及校准系统,属于激光能量测量技术领域,包括能量测量探头、AD转换模块、小组集中处理模块、能量电校准组件、主干网络和能量测量及校准控制平台,所述能量测量探头的数据传输接口依次连接AD转换模块、小组集中处理模块和主干网络,所述能量测量探头的电校准接口通过能量电校准组件与主干网络连接,所述能量测量及校准控制平台与主干网络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大型多路激光装置能量测量的分布式测量、分组式控制、数据以及命令的集中管控,校准过程简便、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激光能量测量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大型激光装置的能量测量及校准系统。
背景技术
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要求完成对激光能量的同发实时精确测量,其测量特点在于,受限于光路结构设计,能量测量探头必须分布布置在装置的不同空间位置,即分布式测量;受限于控制系统的架构设计,空间上满足一定关系的多个光束分为一个小组,实行统一控制,即分组式控制;所有数据、命令都由集中控制系统统一处理,即数据及命令的集中管控。而这些能量计还必须要定期校准,如果采用光校准的方式,那么则需要定期完成成百上千套能量计的拆装,大大降低了装置的运行效率,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激光校准的方式可以在不用拆下能量计的条件下完成对能量计的校准,而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就是使用电能量替代激光能量来对能量计探头进行加热完成对能量计的校准。
在已有的电校准方式中,一种是采用电阻丝在能量计探头四周绕制,这种方式最大的缺陷便是,在校准过程中,会有很大一部分能量耗散至空气之中,导致校准的线性度以及光电等效性较低;还有一种方式是采用烧结工艺,将平面电阻膜镀于热匀体上,而这样的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加热均匀性与光电等效性,但这种方式对工艺要求较高,成本也较高,在需要大规模使用的条件下会使成本大幅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用于大型激光装置的能量测量及校准系统,该系统采用薄箔回型电阻作为电校准加热的载体,在满足加热均匀性、光电等效性的前提下可降低对工艺以及成本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大型激光装置的能量测量及校准系统,包括能量测量探头、AD转换模块、小组集中处理模块、能量电校准组件、主干网络和能量测量及校准控制平台,所述能量测量探头的数据传输接口依次连接AD转换模块、小组集中处理模块和主干网络,所述能量测量探头的电校准接口通过能量电校准组件与主干网络连接,所述能量测量及校准控制平台与主干网络连接。
进一步,所述小组集中处理模块设置为多个,每一个小组集中处理模块连接多个能量测量探头,采用一套能量电校准组件对多组能量测量探头分时复用,可在不降低校准效率的情况下降低了装置研制总成本。
进一步,所述能量测量探头包括依次排列粘合的吸收体、绝热体、热匀体和传感器,所述热匀体与传感器之间设置有薄箔回型电阻,用于在电校准过程中将电能量加载至能量测量探头之中。
进一步,所述薄箔回型电阻通过导热胶粘贴于热匀体表面。
进一步,所述薄箔回型电阻与传感器交替排列成一个矩阵阵列。
进一步,所述能量测量探头前端设置有一全透玻璃作为屏蔽窗口,用以降低测量以及校准过程中气流以及温度变化对测量的影响。
进一步,所述能量电校准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电源输出模块、精密电压测量模块、精密电流测量模块以及多通道切换模块,将输出和测量的功能进行分解,可在不降低电源输出能力的条件下保证测量精度。
进一步,所述电源输出模块采用可编程精密电源,所述精密电压测量模块和精密电流测量模块分别采用高精度数字电压表、高精度数字电流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762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太阳能蓄电池的受片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光污染LED灯泡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