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器液体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70803.0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82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孙墨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墨然 |
主分类号: | A61M5/162 | 分类号: | A61M5/16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李想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体 空气通道 液体通道 连通 外侧壁 针尖 液体接头 出气口 出液口 输液器 圆柄 本实用新型 底座顶部 互不相通 输液软管 液体流出 医疗资源 中空杆状 凸出的 圆锥状 上端 筒状 底座 体内 贯穿 节约 流通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器液体接头,包括外表面呈圆锥状的针尖和呈中空杆状的针体,针尖位于针体的上端,针尖上设置有出气口;针体的中部外侧壁上设置有呈筒状凸出的连接部,连接部上方的针体外侧壁上设置有圆柄底座,针体内设置有空气通道和液体通道,空气通道和液体通道互不相通,针体靠近圆柄底座顶部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出液口;出气口与空气通道的一端连通,空气通道的另一端与连接部连通,出液口与贯穿针体的液体通道的一端连通,液体通道的另一端与输液软管连通。在保证液体正常流通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的使瓶中残存液体流出,达到最大程度利用药物,节约医疗资源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器液体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在使用的输液器多为导液管与通气管并列,通气管穿刺尖头为不锈钢导液管末端收缩加工而成的钢制锥形针头,针尖为中空结构,容易形成死腔,在尖端成型和开始进行输液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屑微尘会留存于死腔难以清除。而导液管多由于输液器液体接头出液口的构造位置偏上、靠近针尖部位,而导致了在更换液体时瓶口内还残存大量药物没有流出,以至于药液不能够最大限度的输入病人体内,被病人吸收利用,造成了一定的药物浪费,损耗过量的医疗药物资源。
在医护人员更换液体时,病人及家属会主动要求医护人员将液体接头下移,让残存瓶颈中的药物可以流入输液器管道中。有家属甚至会在不告知医护人员的情况下自己下拔液体接头,这种操作非常容易造成接头脱落,输液器被污染,从而引起高热、寒颤等症状的热原反应和输液反应等不良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情况,为弥补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液器液体接头,以期通过对排气孔和出液孔位置的改进,增加排气顺畅度和药物液体的输入量,达到尽可能最大限度的使用药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输液器液体接头,包括外表面呈圆锥状的针尖和呈中空杆状的针体,针尖位于针体的上端,针尖上设置有出气口;针体的中部外侧壁上设置有呈筒状凸出的连接部,连接部上方的针体外侧壁上设置有圆柄底座,针体内设置有空气通道和液体通道,空气通道和液体通道互不相通,针体靠近圆柄底座顶部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出液口;
出气口与空气通道的一端连通,空气通道的另一端与连接部连通,出液口与贯穿针体的液体通道的一端连通,液体通道的另一端与输液软管连通;
连接部内设置有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从左至右由上盖、空气滤膜、空气滤膜固定托、液体阻止片和下盖组成,上盖和下盖结合形成空腔,空气滤膜、空气滤膜固定托和液体阻止片卡合在空腔中,空气滤膜固定托为筒状结构,空气滤膜固定在空气滤膜固定托的一端,空气滤膜固定托另一端开设有气孔,液体阻止片位于空气滤膜固定托右侧,液体阻止片中心上设置有与空气滤膜固定托上的气孔相匹配的圆柱,下盖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呈环状的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有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的外周面与连接部的内侧壁相抵,进气管与空气过滤器连通。
所述针尖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凹槽,出气口设置在其中一个凹槽内。
所述圆柄底座下方设置有输液器液体接头手柄。
所述上盖的外端伸出连接部,且上盖的外端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滑纹,进气管套设在上盖的外端外侧壁上。
所述出气口与针尖外侧壁交叉处为光滑圆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墨然,未经孙墨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708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定稳定的灌注针
- 下一篇:自动匀速注射设备及自动注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