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鱼类增殖放流运输密度胁迫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61081.2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0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丹丹;陈丕茂;朱爱意;袁华荣;冯雪;王文杰;张露;龙鑫玲;陈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2 | 分类号: | A01K63/02;A01K63/04;A01K63/06;B32B27/12;B32B27/30;B32B15/14;B32B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容器 实验腔 分隔层 增殖 胁迫 本实用新型 实验装置 充氧器 容器盖 分隔 鱼类 保温材料 实验领域 便利性 可开合 输出口 可拆 运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类增殖放流运输密度胁迫实验装置,用于增殖放流实验领域,包括保温容器,所述保温容器内部由可拆分的分隔层分隔出若干个实验腔,保温容器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充氧器,充氧器的输出口通过管路通至每个实验腔内,所述保温容器还设有可开合的容器盖,所述容器盖的材质为保温材料。本实用新型通过分隔层在保温容器内分隔出实验腔,由于分隔层可以拆分,使得实验腔的容积能够进行调整,那么即可以在一套装置中使用改变容积的方式来完成密度胁迫实验,大大增加了实验的便利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殖放流实验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鱼类增殖放流运输密度胁迫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活鱼消费量的急剧增加和鱼类增殖放流活动的广泛开展,加速推动了我国鱼类活体运输产业的快速发展。而活鱼运输由于运输工艺技术尤其是配套运输装备滞后,造成大量活鱼的死亡。据估算,每年鱼类增殖放流运输途中死亡率一般为5%-10%,有些种类超过10%。鱼类增殖放流运输势必要涉及到捕捞、运输和卸载等操作,这些外来刺激均会对鱼体的生理机能产生影响。面对突如其来的环境改变和低氧胁迫、剧烈振荡等不利因素刺激,鱼体极易受损伤,对鱼类运输效果产生了极大影响,现普遍认为胁迫能够引起鱼体内多项生理生化指标改变,影响鱼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引起机体的行为改变,甚至出现一系列病理性变化,可导致鱼类死亡,直接影响增殖放流效果。目前,从有水运输关键技术出发,通过停食暂养和添加麻醉剂等方式,可延长运输时间并获得较高的存活率,但鱼类增殖放流运输方式和密度胁迫对存活率的影响的研究基础薄弱。其中,运输密度,研究适宜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密度,能提高其成活率及经济效益,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目前,一般采用桶装或者密封充氧运输方式来研究运输密度,但对运输车辆的容量、天气和装备等要求比较高,这些方式操作繁琐麻烦,需要多人配合,所耗费时间长,实验误差较大,影响实验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类增殖放流运输密度胁迫实验装置,其简单实用,方便实验人员展开实验工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鱼类增殖放流运输密度胁迫实验装置,包括保温容器,所述保温容器内部由可拆分的分隔层分隔出若干个实验腔,保温容器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充氧器,充氧器的输出口通过管路通至每个实验腔内,所述保温容器还设有可开合的容器盖,所述容器盖的材质为保温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容器的材质柔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容器由外至内至少具有三层结构,包括位于外部的耐磨防水层、位于内层的隔热防水层和位于中部的保温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耐磨防水层为牛津布双面贴合PVC,所述隔热防水层为贴合铝箔的布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容器的底部还设有可放入冰袋的夹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容器内部设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抵接保温容器内壁从而将保温容器撑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构成所述支撑框架的边框为空心结构,充氧器的输出管路沿边框的长度方向并从边框的空心部分内穿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或者靠近顶部的位置连接有收纳筐,所述充氧器设置在收纳筐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纳筐由防水材质制成且收纳筐的底部由不透水的材质包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分隔层在保温容器内分隔出实验腔,由于分隔层可以拆分,使得实验腔的容积能够进行调整,那么即可以在一套装置中使用改变容积的方式来完成密度胁迫实验,大大增加了实验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610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产品储运箱
- 下一篇:一种用于小龙虾运输的储存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