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波元件自动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50996.3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0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袁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地址: | 550009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夹具 矢量网络分析仪 自动测试装置 微波元件 自动化测试系统 数据自动采集 本实用新型 压力传感器 测试 电动推杆 工作效率 记录过程 人工读取 手动记录 数据读取 保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波元件自动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夹具、PC机、矢量网络分析仪和控制开关,所述的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与测试夹具和PC机连接,所述的测试夹具与控制开关连接,所述的控制开关还与PC机连接,通过采用电动推杆和压力传感器对压力进行定量的控制,减少人为的操作,同时PC机内设置有Excel功能模块,实现了测试的数据自动采集、保存,减少人工读取并手动记录数据,容易出现数据读取和记录过程出现错误的问题,采用自动化测试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快速、准确、可靠的测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性能的测试装置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波元件自动测试的装置。
背景技术
战争对军用微波雷达的要求,催生了微波器件,随着微波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波元器件的市场规模急剧上升,微波元器件已广泛应用于微波通讯系统、遥测系统、导航、生物医学、电子对抗、人造卫星等各个领域。
目前传统的测试微波元件的方法主要是手动测试方法,通过手动加电、压接器件,并手动记录被测器件的测试数据,这种方法有以下几个缺点:1、压接被测器件时力度无法统一,用不同的力度压接被测器件时测试结果也不同,不同的测试人员可能得到不同的测试数据,误差较大;2.人工读取并手动记录数据,容易出现数据读取和记录过程出现错误;3.采用人工读取和手动记录的方式测试效率低。
随着微波元件应用范围的推广,测试项目越来越多,对测试速度、精度、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于大批量的微波元件,其测试任务的规模庞大,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微波元件自动测试的装置,实现快速、准确、可靠的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微波元件自动测试的装置,用以解决传统的手动测试法人工测试误差大、读取记录数据易出错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微波元件自动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夹具、PC机、矢量网络分析仪和控制开关,所述的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与测试夹具和PC机连接,所述的测试夹具与控制开关连接,所述的控制开关还与PC机连接。
所述的测试夹具包括底座、背板、滑轨座、支撑板、电动推杆、滑板、压接块、压力传感器、测试座、测试平台、滑轨、支撑杆,所述的底座上一侧设置有背板、和两个对称的滑轨,所述的滑轨顶端分别通过两个滑轨座固定在背板上,所述的两个滑轨座中间还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的支撑板下方还设置有滑板,滑板和滑板座固定连接,所述的滑板和滑板座设置在滑轨上并可沿滑轨轴向移动,所述的滑板上还设置有与支撑板上的固定孔位置相对的滑孔,所述的电动推杆一端穿过固定孔,所述的电动推杆另一端穿过滑板上的滑孔,所述的滑板底部设置有压接块,压接块底部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压接块下方设置有测试座和测试平台,所述的测试座固定设置在测试平台上,所述的测试平台通过支撑杆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方。
还包括操动机构和操作孔,所述的操动机构设置在背板外侧,所述的操动机构通过设置在背板上部的操作孔与电动推杆连接,所述的操动机构还通过控制线与控制开关连接。
所述的PC机内还设置有Excel功能模块。
所述的测试座为凹槽型,所述的测试座两侧壁上还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线路连接孔,所述的线路连接孔通过高频电缆分别与矢量网络分析仪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动推杆和压力传感器对压力进行定量的控制,减少人为的操作,同时PC机内设置有Excel功能模块,实现了测试的数据自动采集、保存,减少人工读取并手动记录数据,容易出现数据读取和记录过程出现错误的问题,采用自动化测试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快速、准确、可靠的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外观连接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未经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509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次设备的研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能网联汽车的信号处理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