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X射线成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38334.4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08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增斌;张国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量子体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6/00 | 分类号: | A61B6/00;G01N2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钟子敏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时间同步设备 时间同步信号 透射图像 信号处理设备 分束设备 关联处理 滤除系统 出射光 待测物 解算 申请 噪声 输出 伤害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X射线成像仪,包括:X射线产生设备,用于产生X射线;X射线分束设备,设置于X射线产生设备的出射光路上,用于将X射线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X射线检测设备,包括第一X射线检测设备和第二X射线检测设备;时间同步设备,连接X射线检测设备,用于为第一X射线检测设备和第二X射线检测设备提供时间同步信号;信号处理设备,连接时间同步设备和X射线检测设备,用于根据时间同步信号对第一X射线检测设备和第二X射线检测设备输出的信号进行关联处理,以解算出待测物的透射图像。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有效滤除系统的噪声,提高透射图像的显示质量,降低对待测物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X射线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X射线成像仪。
背景技术
医学影像学一直是诊断技术的热点,X射线成像设备是目前医学成像的主流设备之一。目前,广泛用于医学目的X射线成像设备是利用X射线获取人体内部的图像,且X射线成像设备能够通过将X射线辐射到拍摄部位(例如,头、胸等)并检测穿透的X射线的方法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图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方法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已派生出一系列数字成像技术。1981年,出现数字化X射线成像技术(Computed Radiograph,CR)。CR技术采用影像板代替传统的胶片/增感屏来记录X射线,再用激光激励影像板,通过专用的读出设备读出影像板存储的数字信号,之后再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成像。1997年,又出现了直接数字化X射线成像技术(Direct Radiography,DR),DR技术的探测器可以迅速将探测到的X射线信号直接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出,不需要CR中的激光扫描和专用的读出设备。传统平面成像正受到新兴数字成像技术的挑战。基于X射线穿透性成像技术的关键是X射线发生器、探测器和成像软件的开发与改进。
但是,目前X射线成像仪的辐射剂量对人体仍然有一定的伤害,成像的分辨率也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X射线成像仪,能够有效滤除系统的噪声,提高透射图像的显示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X射线成像仪,包括:X射线产生设备,用于产生X射线;X射线分束设备,设置于所述X射线产生设备的出射光路上,用于将所述X射线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X射线作为探测光入射到待测物上;X射线检测设备,包括第一X射线检测设备和第二X射线检测设备,所述第一X射线检测设备用于对经所述待检测物透射的所述第一部分X射线进行探测,所述第二X射线检测设备用于对未经过所述待测物的所述第二部分的X射线进行探测;时间同步设备,连接所述X射线检测设备,用于为所述第一X射线检测设备和所述第二X射线检测设备提供时间同步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一X射线检测设备和所述第二X射线检测设备分别输出的信号在时间上同步;信号处理设备,连接所述时间同步设备和所述X射线检测设备,用于根据所述时间同步信号对所述第一X射线检测设备和所述第二X射线检测设备输出的信号进行关联处理,以解算出所述待测物的透射图像。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X射线成像仪,通过采用信号关联算法对第一X射线检测设备和第二X射线检测设备输出的信号进行关联处理,可以有效滤除系统的噪声,提高透射图像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X射线成像仪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X射线成像仪10包括:X射线产生设备11、X射线分束设备12、X射线检测设备13、时间同步设备14以及信号处理设备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量子体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量子体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383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