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锂电池电压采集的快插连接自锁结构及锂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08404.1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04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侯海涛;娄忠良;温转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桑德集团有限公司;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H01M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齐胜杰 |
地址: |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端子 母端子 本实用新型 自锁结构 插片 簧片 凸点 按压 锂电池电压 电池单体 连接端 锂电池 插槽 铜排 串联 采集 电池电压采集 插入插槽 电池模块 簧片表面 稳定连接 自动复位 自锁连接 卡入孔 拆离 压接 自锁 背离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锂电池电压采集的快插连接自锁结构,其包括用于串联连接电池模块中两个相邻的电池单体的串联铜排、公端子和母端子;公端子包括插片和连接端,连接端与串联铜排连接,插片上设有孔;母端子一端压接导线,另一端设有插槽和设于插槽内的簧片,簧片表面设有与孔配合的凸点,簧片能向背离凸点的方向按压并自动复位。连接时,插片插入插槽,凸点卡入孔中使公端子和母端子实现自锁连接;拆离时,只需要按压簧片解除自锁,使母端子和公端子分开。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含上述快插连接自锁结构的锂电池。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电池电压采集导线与各电池单体的快速、可靠和稳定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锂电池电压采集的连接结构和锂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重量轻、储能大、功率大、无污染、寿命长、自放电系数小、温度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因此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储能及电动车领域逐渐替代了其他的传统电池。
动力锂离子电池由若干电池单体串联而成,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实时检测各个单体的电压,以监测电池的运行状态和安全状态。在电压采集时,电压采样线束用来作为检测单体电压的连接体,为取得实时准确的电压数据,需要保证电压采样线束能够与被检测单体以可靠、稳定的方式达成连接。
现有的生产安装工艺中,如图1所示,电压采样线11压接OT端子10后,再与被检测的电压单体极柱12用紧固螺栓13拧紧固定。在这种生产工艺中,由于电压采样端子较多,而且对每个OT端子10都需要一一采用紧固螺栓13进行旋紧固定,因此速度非常慢效率也低。面对快速高效的生产要求,该种生产工艺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由于线束故障或单体故障等原因,采用传统OT端子连接的方式也给售后维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工作量。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快速的锂电池电压采集连接结构,以实现快速、可靠、稳定的连接和拆卸,节省工作量,进而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和维护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锂电池电压采集的快插连接自锁结构,取代现有的OT端子及螺栓拧固的方式,使电压采集线束与各个电池单体能够进行快速连接和拆卸,在保证可靠稳定电连接的同时,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和维护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用于锂电池电压采集的快插连接自锁结构,其包括:
串联铜排,用于串联连接电池模块中两个相邻的电池单体;
公端子,包括连接端和插片,所述连接端与所述串联铜排连接,所述插片上设有孔;
母端子,其一端与导线压接,另一端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设有簧片,所述簧片表面设有与所述孔配合的凸点,所述簧片能向背离所述凸点的方向被按压并自动复位;
所述公端子的插片能够插入所述母端子的插槽,所述凸点卡入所述孔,使所述公端子与所述母端子实现自锁连接;通过按压所述簧片解除自锁使所述公端子与所述母端子分离。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公端子为187公端子,所述母端子为187母端子。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公端子的插片所在平面与所述连接端所在平面构成130~165°角,优选为150°角,以便于所述母端子的插拔。相对于完全平面型的公端子来说,插片与连接端之间呈130~165°角时,母端子的插拔更便利,不需要母端子做任何的弯折动作,从而避免母端子与导线的压接处发生变形而导致连接松脱。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母端子与所述导线压接的一端设有开口压接部,所述开口压接部包含两个半包围结构,其中相对所述插槽远端的半包围结构压接所述导线的线皮,其中相对所述插槽近端的半包围结构压接所述导线的线芯。借此,母端子采用开口压接方式对导线线皮和线芯进行双重压接,可实现较好的拉拔力,防止压接处松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桑德集团有限公司;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桑德集团有限公司;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084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聚合物锂电池
- 下一篇:一种电池注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