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业锅炉预燃室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96600.1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16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罗伟;李殿新;王乾;李立新;李爽;杜博犀;郭飞;戈铁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科院节能技术有限公司;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5/08 | 分类号: | F23C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何家鹏 |
地址: | 1000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燃室 水冷壁管 下集箱 上集箱 工业锅炉 筒体结构 扁钢 下端 本实用新型 侧壁密封 热量降低 周向排列 出水管 耐高温 上端 出水 进水 焊接 流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锅炉预燃室,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预燃室本体,所述预燃室本体包括多根沿周向排列的水冷壁管,每两根相邻的所述水冷壁管之间通过一根扁钢焊接,所述水冷壁管和所述扁钢构成一个侧壁密封的筒体结构;在所述筒体结构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进水的上集箱和用于出水的下集箱,各所述水冷壁管的上端与所述上集箱连接,下端与所述下集箱连接。水由上集箱经水冷壁管流至下集箱,最后由下集箱的出水管流出预燃室本体,水带走热量降低预燃室的温度,使得预燃室能够耐高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锅炉预燃室,属于工业燃烧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锅炉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预燃室是工业锅炉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料供应装置将燃料喷入预燃室内,燃料经点火装置点燃后被二次风吹入炉膛内燃烧,预燃室起到点燃燃料并组织燃烧的作用。由于火焰在预燃室内被点燃,预燃室内部的温度较高,目前预燃室的常见结构是:在预燃室内层布置锅炉给水循环管路,既能冷却预燃室带走热量,又能提高锅炉给水的温度;在给水循环管路外层布置保温层,从而减少预燃室的热量向外界流失,但目前预燃室存在的主要不足是:水循环管路布置不合理不能将预燃室中的热量及时排除,预燃室内的高温很容易破坏预燃室内部结构;冷却预燃室和加热锅炉给水的效果不明显;预燃室外层结构保温效果不理想,容易造成预燃室热量流失。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的工业锅炉预燃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锅炉预燃室,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预燃室本体,所述预燃室本体包括多根沿周向排列的水冷壁管,每两根相邻的所述水冷壁管之间通过一根扁钢焊接,所述水冷壁管和所述扁钢构成一个侧壁密封的筒体结构;在所述筒体结构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进水的上集箱和用于出水的下集箱,各所述水冷壁管的上端与所述上集箱连接,下端与所述下集箱连接。
所述水冷壁管和所述扁钢的中部折弯,使得筒体结构的上部为扩椎体、下部为缩椎体。
在所述上集箱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加固预燃室的呈环状的本体支板,在所述下集箱的下端设置有环状的本体角钢。
所述预燃室本体还包括岩棉保温层,所述岩棉保温层通过设置在所述扁钢的外侧的抓钉固定在筒体结构的外部,在所述岩棉保温层的外侧包裹有铁丝网,所述抓钉的尖韧部穿过位于所述岩棉保温层外部的压板并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使所述压板能够牢固地压在铁丝网的外侧。
在所述扁钢的内侧焊接多个圆钢,在所述扁钢的内表面和圆钢上涂碳化硅耐火烧注料。
所述水冷壁管和所述扁钢的数量均为六十个,每个所述扁钢上所述圆钢的数量为六十个,即所述预燃室本体中所述圆钢一共有三千六百个。
所述预燃室本体外部设置有预燃室钢架,所述预燃室钢架包括同心设置的呈环状的上封板和下封板,在所述上封板和所述下封板之间周向设置有立柱,在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预燃室本体的斜支撑,在相邻所述立柱之间焊接有让所述预燃室钢架更加稳固的钢架角钢和钢架槽钢,在相邻所述立柱外侧焊接有钢板,使得预燃室钢架成为一个侧面密封的筒体结构。
所述上封板和所述下封板为铁板,每根所述立柱上分三层共焊接了二十四个所述斜支撑,所述钢架角钢和所述钢架槽钢均为二十四根分三层焊接在所述立柱上。
所述抓钉设置有多行且均沿周向均匀布置,每两个所述抓钉之间有六根所述水冷壁管。
所述水冷壁管的中部折弯角度为25°,所述水冷壁管靠近上、下端的位置均弯折使得其可以更好的与所述上集箱和所述下集箱连通,所述水冷壁管上靠近上、下端处弯折的角度均为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科院节能技术有限公司;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煤科院节能技术有限公司;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966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燃料低NOx旋流燃烧器
- 下一篇:蓄热烧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