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注液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87977.0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30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马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普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普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天津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13 | 代理人: | 栾志超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注液口 通孔 塞子 电池 本实用新型 热胀冷缩 口内壁 良品率 内凸起 注液口 电容 漏液 内壁 塞盖 凸起 注液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注液口结构,包括电池注液口通孔,电池注液口通孔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凸起,电池注液口通孔内设有塞子,塞子设于电池注液口通孔内凸起处,塞子的外径不小于注液口通孔的内径,电池注液口通孔的出口处设有塞盖。该电池注液口结构可防止使用过程中塞子与注液口内壁的热胀冷缩程度不同产生缝隙,防止电池或电容漏液的风险,既提高了单体生产的良品率也降低了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失效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注液口结构。
背景技术
电池上一般均设有用于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口,现有技术的注液口通常为较小直径的圆柱形通孔,使用胶塞封住注液口后可暂时维持注液口不漏液,然后在90分钟内将出口处的铝塞焊接完毕,实现电池注液口的密封。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注液口结构必须在90分钟内将铝塞焊接完毕,否则会产生漏液导致无法焊接或焊接不良;并且,现有技术中的注液口结构在电池单体生产出来后,使用过程中电池发热或者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后,由于胶塞与注液孔为不同材质,使得胶塞与注液孔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导致胶塞与注液孔之间产生间隙,电解液会从此间隙渗漏出来,导致电池单体报废,如果在模组中出现此种单体,整个模组也会整个报废,造成极大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注液口结构,可有效解决电池铝塞焊接过程中及电池单体使用中注液口漏液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注液口结构,包括电池注液口通孔,电池注液口通孔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凸起,电池注液口通孔内设有塞子,塞子设于电池注液口通孔内凸起处,塞子的外径不小于注液口通孔的内径,电池注液口通孔的出口处设有塞盖。
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凸起为沿电池注液口通孔内壁设置的环状凸起。
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塞子使用弹性材质。
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塞子使用橡胶材质。
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塞盖与电池注液口的出口处焊接。
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塞盖使用铝材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在注液口内壁上设置凸起结构,使塞子与注液口内壁挤压,密封接触面上造成接触压力,防止塞子由于内部压力发生移位,且通过挤压使塞子对注液口的密封效果提高,可防止使用过程中塞子与注液口内壁的热胀冷缩程度不同产生缝隙,从而起到长期防止电池或电容漏液的风险,既提高了单体生产的良品率也降低了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失效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池注液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注液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注液口通孔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中:
1、电池注液口通孔 2、凸起 3、塞子
4、塞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注液口通常为较小直径的圆柱形通孔,使用塞子塞住注液口以封闭注液口,但是,这种结构的注液口结构必须在90分钟内将铝塞焊接完毕,否则会产生漏液导致无法焊接或焊接不良;且使用过程中电池发热或者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后,由于胶塞与注液孔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导致胶塞与注液孔之间产生间隙,电解液会从此间隙渗漏出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普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普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普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普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879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漏液防护及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干电池电极稳定上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