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中开泵叶轮密封环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86344.8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7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蔡凯期;杨方意;谭楚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斯德尔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8 | 分类号: | F04D29/08;F04D2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暮云经***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轮 密封环 泵腔 本实用新型 叶轮密封环 密封结构 容积效率 配合处 中开泵 锥形面 泵体 泵轴 内孔 锥面 出口高压 间隙均匀 卡死现象 螺纹结构 螺纹旋向 磨损间隙 锥形结构 自动平衡 侧面 出水室 进口端 进水室 水流向 水压 转动 保证 外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的中开泵叶轮密封环密封结构,包括有泵体、叶轮以及两密封环;该泵体具有一泵腔,该泵腔包括有进水室和出水室;该叶轮安装于泵轴上随泵轴转动,叶轮位于泵腔中;该两密封环安装在泵腔内,两密封环分别位于叶轮的两端外围,两密封环的内孔与叶轮的两端侧面配合处为锥形面,且叶轮与密封环之间形成有间隙。本实用新型将其密封环的内孔和叶轮的两端侧面配合处均为锥形面,锥形结构可使水压对锥面存在推力,自动平衡间隙均匀,不易出现卡死现象。同时减少其磨损间隙,保证了泵长期的容积效率。其次,通过在叶轮上设置螺纹结构,通过螺纹旋向阻止出口高压水流向进口端,减少泄量,从多方面保证泵长期的容积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开泵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新型的中开泵叶轮密封环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中开泵运行的工作原理:叶轮安装在泵体内,并紧固在泵轴上,泵轴由电机直接带动。泵体中央有一液体吸入口与吸入管连接。液体经底阀和吸入管进入泵内。泵体上的液体排出口与排出管连接。当泵的转速一定时,其压头、流量与叶轮直径有关。
传统的中开泵其密封环固定在泵体上,密封环安装在叶轮上,做密封用,防止叶轮出口的高压水返回进口端,叶轮同转子一起转动,与密封环内孔形成间隙,启动时容易出现卡死现象,另密封环内孔和叶轮密封环位均为圆柱形,其间隙间的泄漏根据间隙的大小而变化,跟随运行磨损其间隙将变大,泄漏也增大,从而降低泵的容积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中开泵叶轮密封环密封结构,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中开泵容易卡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中开泵叶轮密封环密封结构,包括有泵体、叶轮以及两密封环;该泵体具有一泵腔,该泵腔包括有进水室和出水室;该叶轮安装于泵轴上随泵轴转动,叶轮位于泵腔中,叶轮的两端面具有连通进水室的进水口,叶轮的周侧面具有连通出水室的出水口,出水口与进水口连通;该两密封环安装在泵腔内,两密封环分别位于叶轮的两端外围,两密封环的内孔与叶轮的两端侧面配合处为锥形面,且叶轮与密封环之间形成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叶轮的一端侧面设置有右旋螺纹,叶轮的另一端侧面设置有左旋螺纹。
优选的,所述密封环的外周侧面凹设有环形半凹槽半凸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本实用新型将其密封环的内孔和叶轮的两端侧面配合处均为锥形面,锥形结构可使水压对锥面存在推力,自动平衡间隙均匀,不易出现卡死现象,同时减少其磨损间隙,保证了泵长期的容积效率。
二、通过在叶轮上设置螺纹结构,通过螺纹旋向阻止出口高压水流向进口端,减少泄量,从多方面保证泵长期的容积效率。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泵体 11、泵腔
111、进水室 112、出水室
20、叶轮 21、进水口
22、出水口 23、右旋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斯德尔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斯德尔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863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磁力驱动泵的轴承套
- 下一篇:一种空调制冷压缩机的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