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水冷功能的新能源电池包壳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63458.0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42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波;刘智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纳百川电池热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板 导热面 密封 电池包壳体 导流面 水冷 新能源 本实用新型 电池组件 平整面板 冷却液 导流 电池 紧凑型车型 冷却液入口 安装空间 凹凸结构 焊接密封 壳体密封 散热效果 使用寿命 水冷部件 整体电池 不规则 电池包 散热 壳体 腔体 扰流 车型 平整 盛装 体内 节约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水冷功能的新能源电池包壳体结构,包括导热面、冷却液和密封导流面,所述导热面和密封导流面均为金属板,导热面金属板和密封导流面金属板焊接密封成一腔体,所述冷却液盛装在腔体内,腔体上设置一冷却液入口;所述导热面金属板为平整面板,密封导流面的金属板为非平整面板。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水冷功能的新能源电池包壳体结构不需要在电池外部增加水冷部件,在满足电池组件散热的前提下大大节约了整体电池组件的安装空间,尤其是对于紧凑型车型或电池排列不规则车型,提高了电池包、壳体的实用性;同时,壳体密封导流面的非平整、凹凸结构能够增加扰流强度,提高散热效果,有效增加了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水冷功能的新能源电池包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越来越远,新能源汽车对电池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能源电池组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组的热能管理为电池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电池组的热能管理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为电控管理电池组避免电池短时间大电流放电来避免电池瞬间热量增高,另一方面为电池组包壳体结构的设计有利于电池的均温与散热。
新能源电池包壳体的设计有主要有三个因素需要考虑,一是电池组的防尘防水问题,一般要求达到IP67的标准;二是电池散热问题,既电池因放电发热而产生的热量散发问题;三是是阻止环境温度对电池的影响,既电池组包需要考虑保温的问题,从而避免外部环境在极热或极寒情况下对电池的影响。
其中新能源电池组散热及外形结构一直是行业研究热点。目前大多数均采用在电池外部增加水冷部件的散热方案,如图1所示,常规水冷方案由上至下分别为电池包1,支撑件5,导热片2,水冷部件3以及壳体4。这种结构对于壳体上分布不规则加强筋或者电池包分布紧凑不规则等情况会存在应用障碍。同时这种结构在电池外部增加水冷件部件,对于紧凑型车型或电池排列不规则车型,相关水冷部件没有合适的排布空间,电池组件的散热达不到相应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水冷功能的新能源电池包壳体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包的冷却需要空间大、电池包冷却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水冷功能的新能源电池包壳体结构,包括导热面、冷却液和密封导流面,所述导热面和密封导流面均为金属板,导热面金属板和密封导流面金属板焊接密封成一腔体,所述冷却液盛装在腔体内,腔体上设置一冷却液入口;所述导热面金属板为平整面板,密封导流面的金属板为非平整面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导热面金属板为不锈刚板或铝合金中的任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密封导流面金属板为不锈刚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密封导流面金属板一体化加工成凹凸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密封导流面金属板上设置若干弧状突起,每个弧状突起的长度为10mm-20mm,每个弧状突起的倾角为25度-45度,每个弧状突起的的高度为0.5mm-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密封导流面金属板为直接加工成由若干节单节波纹构成的波纹板,每个单节波纹由短波棱和长波棱构成,每个单节波纹的长度为10mm-20mm,每个单节波纹的波纹倾角为25度-45度,每个单节波纹的高度为2.0mm-2.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冷却液为添加了防冻液的水溶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导热面金属板厚度为0.5mm-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壳体厚度为3mm-3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纳百川电池热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纳百川电池热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634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冷电池模组以及电动汽车
- 下一篇:一种浸没式自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