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绵型道路排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45115.1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2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马健;李仕涛;曹国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高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C11/22;E01C15/00;E01C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叶盛 |
地址: | 237000 安徽省六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 排水结构 后排 绿地 本实用新型 雨水 车胎 透水人行道 安全隐患 道路中心 地面径流 路面积水 美化环境 排水系统 透水路面 雨水窖井 车行道 生态树 线对称 雨水口 标高 打滑 开孔 下渗 蓄存 坡度 摔跤 水路 地下水 补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绵型道路排水结构,包括左侧后排高绿地、蓄渗装置、透水人行道、左侧车行道、生态树池、开孔立缘石、溢流式雨水口;所述海绵型道路的右侧与左侧由道路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左侧后排高绿地设置在海绵型道路的最左侧,所述左侧后排高绿地下方设置有蓄渗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绵型道路排水结构,该结构严格控制透水路面的类型、坡度和标高,使绿地在美化环境的同时透水路面起到了很好的蓄存和下渗雨水的作用,能减轻雨水季节大量雨水沿地面径流的现象,可迅速减少路面积水,降低排水系统的负担,补充地下水,能减少因地面湿滑而引起的车胎打滑、摔跤等安全隐患雨水窖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广场雨水收集与渗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绵型道路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城市化的发展,雨水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雨水调蓄与利用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使得城市透水性地面比例不断增加,自然水温循环被严重破坏,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包括初期雨水污染问题。而且现在买车成为当今时代的一种潮流,路面车道车流量越来越大,对道路的安全系数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然而现在道路积水的现象时有发生,一到雨雪天就是交通事故高发时段,车胎打滑等现象时有发生,人行道上的积水也存在摔跤打滑等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型道路排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道路安全系数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型道路排水结构,包括左侧后排高绿地、蓄渗装置、透水人行道、左侧车行道、生态树池、开孔立缘石、溢流式雨水口;所述海绵型道路的右侧与左侧由道路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左侧后排高绿地设置在海绵型道路的最左侧,所述左侧后排高绿地下方设置有蓄渗装置,所述蓄渗装置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碎石垫层、基层、密实型沥青混凝土、封层和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所述左侧后排高绿地靠近道路中心线的一侧设置有生态树池,所述左侧后排高绿地与生态树池之间设置为透水人行道,所述溢流式雨水口设置在生态树池下方,且溢流式雨水口与蓄渗装置通过管道衔接,所述生态树池靠近道路中心线的一侧设置有开孔立缘石,所述开孔立缘石与道路中心线之间为左侧车行道,所述雨水窖井设置在左侧车行道中间,且雨水窖井与市政雨水管相连接,所述海绵型道路下方设置雨水连管,所述雨水连管的右侧与左侧对称排布雨水窖井。
优选的,所述蓄渗装置中采用6-14cm密实型沥青混凝土,且为4cm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蓄渗装置还包括边缘排水系统,且边缘排水系统包括透水性填料集水沟、软式透水管;其中,所述透水性填料集水沟宽度不宜小于30cm,所述软式透水管纵向坡度与路线纵坡相同,但不小于0.25%。
优选的,所述蓄渗装置底标高需要高于正常地下水60cm。
优选的,所述溢流式雨水口高于蓄渗模顶块20cm。
优选的,所述透水人行道、左侧车行道的排水坡度为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绵型道路排水结构,该结构严格控制透水路面的类型、坡度和标高,使绿地在美化环境的同时透水路面起到了很好的蓄存和下渗雨水的作用,能减轻雨水季节大量雨水沿地面径流的现象,可迅速减少路面积水,降低排水系统的负担,补充地下水,能减少因地面湿滑而引起的车胎打滑、摔跤等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侧后排高绿地;2、蓄渗装置;3、透水人行道;4、左侧车行道;5、生态树池;6、开孔立缘石;7、溢流式雨水口;8、市政雨水管;9、雨水窖井;10、雨水连管;11、道路中心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高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高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451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市政绿化的排水地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