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陡坡路堤的桩板组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90919.6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25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廖超;周青爽;赵新益;张协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3/00 | 分类号: | E01C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面结构层 路堤 支撑桩 本实用新型 抗滑桩 桩板组合结构 土工格栅 上端 下端 支承 方向间隔 公路路基 荷载传递 加固结构 间隔布置 竖向布置 土质地基 岩石地基 填土层 下端面 边坡 多层 锚固 软层 竖向 填筑 岩体 硬质 桩板 应用 体内 延伸 铁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公路路基加固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适用于陡坡路堤的桩板组合结构。包括路面结构层和多根沿路堤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抗滑桩;抗滑桩下端锚固在路堤岩体中,上端支承于路面结构层远离边坡的一端;路面结构层与抗滑桩之间的空间内布置有多层沿竖向间隔布置的土工格栅;土工格栅之间填筑有填料,路面结构层下方布置有支撑桩;支撑桩沿竖向布置,其下端深入到路堤岩体内,上端支承于路面结构层的下端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支撑桩使本实用新型的桩板结构能够应用各种结构的路堤,无论是硬质的岩石地基还是软层土质地基,都能很好的应用,且支撑桩避免了上部荷载传递到填土层上,结构更加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公路路基加固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适用于陡坡路堤的桩板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个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山区地势起伏大,地面横坡陡,而且这些地区构造、侵蚀作用强烈,地质条件复杂。随着高速铁路的蓬勃发展,出现了大量的高速铁路陡坡路基工程。陡坡路堤设计的重点主要为两方面:一是路堤边坡加固,确保路堤的整体稳定性;二是解决陡坡路堤横向差异沉降的问题。在斜坡地段路堤为了增加边坡稳定,一般采用桩板墙支挡处理,当横向坡度较陡时桩板墙悬臂端过大难以满足规范要求,且路基横向刚度差异较大,易产生过大的横向差异沉降,难以满足路基设计的沉降要求。路堤不均匀沉降超限时,轻则路肩产生竖向及水平位移,重则导致路肩开裂且影响轨道平顺性。
专利号为“CN103806347A”的名为“一种适用于岩质陡坡路堤的侧向桩板结构”的中国发明专利,该桩板结构是一种用于岩质陡坡路堤的保护结构,包括路面结构层和在陡坡路堤下侧沿路堤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悬臂桩,悬臂桩下部锚固于岩体中,悬臂桩的上端安装有钢筋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板铺设于路面结构层之下,钢筋混凝土板与悬臂桩桩后填筑有填方,填方内竖向分层铺设土工格栅。该专利介绍的桩板结构施工方便,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对岩质陡坡进行保护,避免产生滑移的危险。但是该结构只能用于硬质边坡的岩体结构,适用范围较为狭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的桩板结构只能用于硬质岩体结构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陡坡路堤的桩板组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陡坡路堤的桩板组合结构,包括路面结构层和多根沿路堤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抗滑桩;所述的抗滑桩沿竖向布置,其下端锚固在路堤岩体中,上端支承于路面结构层远离路堤的一端,相邻两根抗滑桩之间设置有挡土结构;所述的路面结构层与抗滑桩之间的空间内布置有多层沿竖向间隔布置的土工格栅;所述的土工格栅之间填筑有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路面结构层下方布置有支撑桩;所述的支撑桩沿竖向布置,其下端深入到路堤岩体内,上端支承于路面结构层的下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路面结构层下方设置有多组沿路堤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支撑桩,每组支撑桩包括多根沿垂直路堤延伸方向的方向间隔布置的支撑桩。
进一步的所述的路面结构层为上端面水平的、固定在抗滑桩和支撑桩上端的钢筋混凝土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路面结构层远离抗滑桩的一端固定在路堤岩体上或是其下方的支撑桩桩顶。
进一步的还包括沿路堤延伸方向布置的排水沟;所述的排水沟与路面结构层沿垂直路堤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的路面结构层的上端面不低于排水沟的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挡土结构包括设置于相邻两根抗滑桩之间的多块挡土板;所述的挡土板沿路堤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抗滑桩的外壁,其上下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块挡土板紧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相邻两根抗滑桩之间间隔5~7.5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填料中分层铺设土工格栅,能增强土体的自身稳定性,减小结构的荷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909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泥混凝土路面绿色改造升级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大跨度的低矮路基地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