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临床实验室标本核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88768.0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9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凃仕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凃仕贵 |
主分类号: | G16H10/40 | 分类号: | G16H10/40;G16H15/00;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晏荣府 |
地址: | 554200 贵州省贵阳市铜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本 标本放置区 计算机主机 本实用新型 传送装置 抓取装置 传送带 检验科 扫描仪 计算机信息系统 实验室LIS系统 二维码信息 信息化技术 标本放置 工作效率 交换数据 可拆卸的 上部空间 装载装置 冷藏区 录入 样本 扫描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临床实验室标本核收系统,包括标本签收装置、标本放置区、标本传送装置和标本抓取装置,标本签收装置包括计算机主机、标本扫描仪,计算机主机与实验室LIS系统交换数据,标本扫描仪与计算机主机连接,并扫描标本上的二维码信息;标本放置区包括一般标本放置区、特殊标本放置区及冷藏区;标本传送装置包括穿过标本放置区的传送带,传送带上可拆卸的设有若干样本运行装载装置;标本抓取装置设置在标本放置区内的上部空间。本实用新型将信息化技术与检验科标本签收与核收进行完好结合,标本签收系统可对标本进行签收,签收后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控制下自动对标本进行核收录入检验科LIS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床实验室标本核收系统。
背景技术
目现今大多数实验室利用标本签收系统只是仅仅满足于标本的签收,标本签收后检验科额外需要增加4-5名工作人员对标本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检验科的支出,并且在标本量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混乱,标本处理的速度也因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与责任而出现某些潜在问题,如标本签收后延迟处理标本造成TAT时间延长、标本不及时冷藏导致成分的改变造成的结果变异。另一方面,标本处理工作人员每天都必须要处理大量的标本以及不同类型的标本,还面对与患者进行交流,有时由于交流的不及时造成某些医患纠纷的发生,增加患者对医院体系的不满意度,同时还增加检验科对患者投诉的处理。总的来说,目前检验科标本接收体系不论是人力还是物力和财力上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支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了一种临床实验室标本核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如下方案:一种临床实验室标本核收系统,包括标本签收装置、标本放置区、标本传送装置和标本抓取装置,所述标本签收装置包括计算机主机、标本扫描仪、人机对话装置、凭条打印装置,所述计算机主机与实验室LIS系统交换数据,所述标本扫描仪与所述计算机主机连接,并扫描标本上的二维码信息;人机对话装置及凭条打印装置提供送检人员标本放置指示和报告打印时间;
所述标本放置区包括一般标本放置区、特殊标本放置区及冷藏区;
所述标本传送装置包括穿过所述标本放置区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可拆卸的设有若干样本运行装载装置;
所述标本抓取装置设置在所述标本放置区内的上部空间,所述标本抓取装置包括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上部连接有移动升降装置,所述中空管上部外壁两侧铰接有一对抓手,所述抓手延伸至所述中空管的下方,所述中空管的外部设有外部磁力产生装置,所述中空管的下部外壁两侧设有内部磁力产生装置,所述抓手由磁性材料制成,所述抓手的底端设有弧形卡扣。
进一步的,所述样本运行装载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圆柱形空心容器,所述圆柱形空心容器的内径与一采血管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抓手在铰接点向上延伸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通过弹簧与所述中空管的外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的末端设有若干支路,在所述支路的交汇处设有标本分流装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标本分流装置包括垂直于传送带的转动轴和固定设置在转动轴顶部的水平滑动带。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将信息化技术与检验科标本签收与核收进行完好结合,标本送检人员(护工、患者或患者家属)将标本送至检验科后,标本签收系统可对标本进行签收,签收后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控制下自动对标本进行核收录入检验科LIS系统,从而减少工作人员对标本进行核收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检验科支出,节约成本。同时,本新型临床实验室标本核收系统还增加人机对话系统,通过LIS可获取检验报告发放时间,并以凭条方式在标本签收完成后发放至送检人员手中(尤其是门诊患者),真正做到检验报告审核发放的及时性,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工作人员交流之间的口误带来的医患纠纷。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凃仕贵,未经凃仕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887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拟设备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评估医疗机构应急能力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