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餐厨垃圾就地堆肥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76700.0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9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吴彦宏;麦冬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碧江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9/02 | 分类号: | C05F9/02;C05G1/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许彬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堆肥 堆肥反应桶 反应床 进气口 废气净化塔 出气口 堆肥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 餐厨垃圾 上端 布气头 车库 废气 通风 地下停车库 废气污染物 达标排放 堆肥过程 喷淋装置 曝气系统 净化 曝气 下端 迁移 转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厨垃圾就地堆肥处理系统,该装置具有堆肥反应床及废气净化塔;堆肥反应床下端设有第一进气口及布气头,堆肥反应床内分两层放置堆肥反应桶和堆肥反应盖;堆肥反应桶底部的第二进气口与布气头对接,堆肥反应盖叠设在堆肥反应桶的上端,且堆肥反应盖底端的第三进气口与堆肥反应桶的第二出气口对接,堆肥反应盖的第三出气口连接废气净化塔,废气净化塔上端设有第四出气口及喷淋装置。本实用新型实现堆肥过程中的通风曝气,也同时收集地下停车库的废气并实现同步净化后达标排放;节省了通风曝气系统,并且车库产生的废气污染物也在堆肥反应床内迁移转化,具有净化车库废气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餐厨垃圾就地堆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包括了果皮、剩饭剩菜、茶叶渣、菜叶等,餐厨垃圾来源于居民家庭、集中食堂饭堂、农贸市场(菜市场)、酒店酒楼及食品加工厂等。我国人口众多,垃圾产生量巨大,按人口计算,每人每天约产生1kg垃圾,就垃圾成分而言,餐厨垃圾占据了绝大部分,约占50%-60%,其水分含量高,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容易腐败、滋生苍蝇,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因此开发有效的餐厨垃圾处理技术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尚未普及,餐厨垃圾处理方法主要以焚烧和填埋为主,焚烧过程中由于水分高而影响垃圾热值,而且产生了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如果控制不当,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填埋是最传统的处理处置方式,对于大中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填埋处理方式难以为继。此外,也有部分餐厨垃圾存在非法收集、收运而用于养殖家禽,这存在病毒通过食物链传染的风险。可见,上述消纳餐厨垃圾的方式均存在一定弊端。近年来,我国也逐渐将餐厨垃圾进行堆肥,生物化学的方式转化为有机肥,这是目前较为可靠的技术。然而,现有餐厨垃圾堆肥处理系统功能单一,不利于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厨垃圾就地堆肥处理系统,既实现餐厨垃圾就地堆肥处理,又可以用于废气处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餐厨垃圾就地堆肥处理系统,该装置具有堆肥反应床及废气净化塔;堆肥反应床为立体箱体,堆肥反应床下端设有第一进气口及连通第一进气口的布气头,堆肥反应床内分两层放置堆肥反应桶和堆肥反应盖;堆肥反应桶底部的第二进气口与堆肥反应床的布气头对接,堆肥反应桶的上端设有第二出气口,堆肥反应盖叠设在堆肥反应桶的上端,且堆肥反应盖底端的第三进气口与堆肥反应桶上端的第二出气口对接,堆肥反应盖上设有第三出气口连接废气净化塔,废气净化塔上端设有第四出气口及喷淋装置,喷淋装置通过管道及动力泵连接储液罐,储液罐通过管道循环回收废气净化塔内的喷淋液。
上述方案中:所述堆肥反应桶和堆肥反应盖的顶部均设有吊钩,吊钩适配起重器吊挂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喷淋液为用Na(OH)调成pH为8-10的碱性水溶液。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可将收集的餐厨垃圾,添加辅料(腐熟堆肥)及调理剂(石灰粉)后调理后,将其放置堆肥反应桶,堆肥反应后,初次堆肥完成,产生初次腐熟堆肥。初次腐熟堆肥放置堆肥反应盖,继续在好氧的作用下进行再次腐熟,反应后,堆肥过筛,筛下物为成品堆肥,用于园林绿化或其他农用施肥。同时利用堆肥反应床下端的第一进气口与小区地下车库的排气管道相连,利用地下停车场的通风排气系统,实现堆肥过程中的通风曝气,也同时收集地下停车库的废气并实现同步净化后达标排放;节省了通风曝气系统,并且车库产生的废气污染物也在堆肥反应床内迁移转化,具有净化车库废气的功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碧江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碧江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767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泥回收制造有机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态发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