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热器组件、车内换热器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70478.3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0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周挺;罗祖分;赵桓;梁尤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梁永芳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换热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 车内换热器 制冷剂出口 制冷剂进口 连接管 两组 空气流动方向 换热能力 循环效率 背风面 迎风面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器组件、车内换热器及车辆,该换热器组件包括连接管(2)和至少两组换热器单体(1),所述换热器单体(1)包括制冷剂进口(11)、制冷剂出口(12),其中一组所述换热器单体(1)的制冷剂出口(12)与另一组所述换热器单体(1)的制冷剂进口(11)通过连接管(2)相连,沿着空气流动方向,一组所述换热器单体(1)的背风面(14)朝向另一组所述换热器单体(1)的迎风面(13),空气依次流经所述至少两组换热器单体(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组件,可以提升换热器的循环效率,进而提升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组件、车内换热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制冷剂,又称冷媒、致冷剂、雪种,是各种热机中借以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在换热技术领域中被广泛采用,但由于制冷剂的种类繁多,各种制冷剂在性能方面差异较大,换热器作为制冷剂的承载主体发挥核心换热功能,对于相同换热需求、布置空间相对狭小的前提下,如何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成为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尤其是针对车载换热器,近年来,CO2制冷剂以其零ODP和低GWP的性质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CO2的临界温度较低,循环通常是在跨临界条件下运行,超临界流体优良的传热和热力学特性使得换热器的效率很高,但由于CO2系统运行压力比常规制冷剂高很多,放热温度较高,且高压和低压的压差较大,节流损失严重,循环效率相对较低。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是采用膨胀机来代替节流阀,从根本上减少节流损失,但由于CO2膨胀机再生产制造存在很大难度,故此种方式目前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目前车载换热器依然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换热器单体来实现车内空气温度的调节,换热器的循环效率明显偏低,另外,由于车内可供换热器安装的空间极度有限,进一步限制了换热器单体的循环效率,进而存在换热能力相对较低的问题,同时在车内布置方面也相对不灵活。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组件、车内换热器及车辆,可以进一步提升换热器的循环效率,进而提升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器组件,包括连接管和至少两组换热器单体,所述换热器单体包括制冷剂进口、制冷剂出口,其中一组所述换热器单体的制冷剂出口与另一组所述换热器单体的制冷剂进口通过连接管相连,沿着空气流动方向,一组所述换热器单体的背风面朝向另一组所述换热器单体的迎风面,空气依次流经所述至少两组换热器单体。
进一步地,空气流动方向与制冷剂在至少两组所述换热器单体1之间的流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沿空气流动方向,至少一组所述换热器单体的投影与另外一组所述换热器单体的投影完全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单体的制冷剂进口与制冷剂出口沿所述换热器单体的几何中心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沿着空气流动方向,一组所述换热器单体的制冷剂进口与另一组所述换热器单体的制冷剂出口位于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内换热器,包括换热器组件、风道,所述换热器组件为上述的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单体设于所述风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风道内或位于所述风道外。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单体的四周与所述风道的内壁紧密接合。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单体中的制冷剂为CO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内换热器,所述车内换热器为上述的车内换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704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门式驱动桥稳定杆安装支架
- 下一篇:一种PTC转接安装支架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