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四点弯曲加载的新型分配梁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63492.0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6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孔祥韶;周红昌;杨弋;高菱婕;吴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2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载垫块 滑动 载荷分配梁 空心圆柱 连接键 滑槽 预应力混凝土梁 四点弯曲加载 过渡连接板 任意调节 支撑组件 分配梁 加载头 土木工程技术 本实用新型 传统试验 分布位置 固定焊接 加载位置 紧密配合 连接形式 中间区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于四点弯曲加载的新型分配梁,包括载荷加载头、载荷过渡连接板、载荷分配梁、连接键、空心圆柱滑槽、滑动加载垫块、预应力混凝土梁与支撑组件,载荷加载头通过载荷过渡连接板固定于载荷分配梁顶部中间区域,载荷分配梁固定于连接键顶部,连接键与空心圆柱滑槽固定焊接,滑动加载垫块与空心圆柱滑槽对应设置,并可任意调节滑动加载垫块的加载位置,预应力混凝土梁设于滑动加载垫块底部,支撑组件设于预应力混凝土梁底部。通过连接键以及空心圆柱滑槽的连接形式,可实现载荷分配梁与滑动加载垫块的紧密配合以及滑动加载垫块在一定长度范围内分布位置的任意调节,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试验方案的不足之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的加载装置,特指一种用于四点弯曲加载的新型分配梁。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梁被广泛应用于桥梁等工程结构,为了更加真实地得到某种尺寸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能力、研究该梁受弯破坏的详细过程,一般采取四点弯曲加载的试验方案,对钢筋混凝土梁中间指定长度范围内的结构施加纯弯载荷。在四点弯曲加载试验过程中,若按照传统的试验方式在载荷分配梁下简单地布置加载垫块,则在施加载荷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加载垫块的滑移甚至偏出,导致试验过程中断甚至失败。同时,若想改变加载垫块的加载位置,则需要重新手工摆放加载垫块的布置位置,操作过程较为繁杂,且摆放精度无法得到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四点弯曲加载的新型分配梁,通过设计的特定连接键以及空心圆柱滑槽的连接形式,可实现载荷分配梁与滑动加载垫块之间的紧密配合以及滑动加载垫块在一定长度范围内分布位置的任意调节,即滑动加载垫块可移动调节设于空心圆柱滑槽底部的位置,并通过定位螺栓进行定位,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试验方案的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四点弯曲加载的新型分配梁,包括载荷加载头、载荷过渡连接板、载荷分配梁、连接键、空心圆柱滑槽、滑动加载垫块、预应力混凝土梁与支撑组件,载荷加载头通过载荷过渡连接板固定于载荷分配梁顶部中间区域,载荷分配梁固定于连接键顶部,连接键与空心圆柱滑槽固定焊接,滑动加载垫块与空心圆柱滑槽对应设置,并可任意调节滑动加载垫块的加载位置,预应力混凝土梁设于滑动加载垫块底部,支撑组件设于预应力混凝土梁底部。
进一步而言,所述空心圆柱滑槽包括滑动导孔,滑动导孔下部设有开口,开口两端面分别焊接开有一系列调节螺孔的长条型钢板,滑动加载垫块包括设于空心圆柱滑槽底部的两个滑动加载垫块,滑动加载垫块由一体结构的导柱、导柱连接板与支撑脚构成,导柱可配合设于滑动导孔内的,导柱通过导柱连接板连接于支撑脚,导柱连接板上设有定位螺孔,调节螺孔与定位螺孔对应后通过定位螺栓实现滑动加载垫块在空心圆柱滑槽内的定位。
进一步而言,所述连接键包括长方形钢板,长方形钢板底部设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与空心圆柱滑槽固定焊接,长方形钢板上设有多个固定螺孔一,载荷分配梁包括由多个开有一系列固定螺孔二的长方形钢板焊接而成长方体结构的空心壳体,载荷分配梁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于连接键顶部。
进一步而言,所述载荷过渡连接板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两块载荷过渡连接板,载荷过渡连接板由两块开有直径为130mm的圆孔的方形块与一块开有六个直径为30mm的相同圆孔的方形块焊接而成,载荷加载头通过大螺栓固定连接于载荷过渡连接板,载荷过渡连接板通过小螺栓固定连接于载荷分配梁顶部中间区域。
进一步而言,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于预应力混凝土梁底部两端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由钢制垫块、两块L型限位板与实心圆柱对应设置组成,两块L型限位板间隔且相对设置于钢制垫块顶部,实心圆柱配合设于两块L型限位板之间的空隙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634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NG船液货舱螺柱弯曲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铬实验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