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储能用恒温机柜及其柜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61907.0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7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涛;曹勇;张瑞;王鹏飞;王佳斌;宋闻雨;刘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556;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晓东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道 恒温机柜 前部 储能 插箱 柜体 本实用新型 冷却空调 电池 体内 电气元件 冷却死角 散热技术 散热效果 上下层叠 上下延伸 出风口 电气柜 通气孔 散热 相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柜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储能用恒温机柜及其柜体。储能用恒温机柜包括柜体,柜体内设有上下层叠布置的电池插箱,所述柜体内还设有上下延伸的前部风道和后部风道,前部风道和后部风道分别位于电池插箱的前部和后部,前部风道和后部风道上均设有与各电池插箱相通的通气孔,储能用恒温机柜还包括冷却空调,前部风道和后部风道的其中一个与冷却空调的出风口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恒温机柜中的冷却死角,对恒温机柜中的电气元件进行全面地散热,并且散热效果较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柜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用恒温机柜及其柜体。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型储能系统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功率密度也在不断地增大,技术人员对储能系统的降温要求也越来越突出。在大规模储能系统中,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易受温度影响,当温度为5-35 ℃时,锂离子电池的效率和使用寿命才能得到最佳保证。为了能使锂离子电池在复杂环境下正常工作和减少安全隐患,对承载锂离子电池的机柜中的温度进行控制十分重要。
授权公告号为CN205034581U,授权公告日为2016.02.17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储能电池柜,用于安装电池箱,在该电池柜中,设有两个从侧面并柜的电池架,每个所述的电池架分别采用多层多列的电池箱布置方式,在电池箱的顶部分别设置有风扇,能够解决电池箱在使用过程中散热差的问题。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多层多列的电池箱会在使用过程中散热热量,而顶部的风扇向外排出热量时,热量从多层多列的电池箱中向顶部排出,导致每层的电池箱散热效果不一致,而这种结构用在大规模工程中,会导致热点集中现象,严重影响到储能电池柜的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柜体,同时提供一种使用这种柜体的储能用恒温机柜,能够减少恒温机柜中的冷却死角,对恒温机柜中的电气元件进行全面地散热,并且散热效果较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储能用恒温机柜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储能用恒温机柜,包括柜体,柜体内设有上下层叠布置的电池插箱,所述柜体内还设有上下延伸的前部风道和后部风道,前部风道和后部风道分别位于电池插箱的前部和后部,前部风道和后部风道上均设有与各电池插箱相通的通气孔,储能用恒温机柜还包括冷却空调,前部风道和后部风道的其中一个与冷却空调的出风口连接。
其有益效果在于:在恒温机柜中设置前部风道和后部风道,前部风道和后部风道上设置有能够与电池插箱连通的通气孔,使前部风道、电池插箱和后部风道形成一个完整的散热风道,同时在恒温机柜中设置冷却空调,冷却空调与前部风道和后部风道中的一个相连,冷却空调能够为其中一个通入冷却气流,冷却通过前部风道或后部风道中的一个进入到电池插箱中,对电池插箱中的电池组进行散热,能够保证在机柜中电池组处于一个恒温的状态,使电池组都能够进行全面地散热,保证了散热的效果,使恒温机柜中不存在散热的死角。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柜体包括设置在前部风道一侧的柜体进风口和柜体出风口,所述冷却空调设置在前部风道一侧,冷却空调的出风口通过连接柜体进风口实现与后部风道连通,冷却空调的进风口与所述柜体的出风口连通。
其有益效果在于:冷却空调与后部风道连通,能够保证冷却气流先通过后部风道与电池插箱连通,增加了散热的路径,同时增加了散热量,保证了电池组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散热。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后部风道与所述冷却空调之间设有横向风道。
其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横向风道连接后部风道与冷却空调,减少了安装空间。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横向风道内设有沿冷却气流前进方向横截面积逐渐缩小的楔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619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避震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池箱及其插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