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术中可粘贴手术巾单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09746.0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9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马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骏 |
主分类号: | A61B46/23 | 分类号: | A61B46/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1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孔 本实用新型 脱脂 抗菌棉 可粘贴 器械袋 手术巾 卡层 拉绳 纱层 条孔 粘贴 薄膜 收缩 护理问题 术后炎症 通孔边缘 边缘处 弹力带 肉芽肿 收紧绳 吸液层 粘贴条 紧绳 两组 纺纱 拉扯 背面 感染 痛苦 外部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术中可粘贴手术巾单,包括巾单、拉绳、吸液层、器械袋和抗菌棉沙卡层,所述巾单的两侧设有两组弹力带,所述巾单的背面设有粘贴条,所述巾单的中央位置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侧设有收缩条孔,且收缩条孔内部设有收紧绳,所述紧绳的两端设有延伸至巾单外部的拉绳,所述通孔的边缘处设有粘贴薄膜,所述巾单正面通孔的下方设有器械袋,所述巾单的内部包裹有抗菌棉沙卡层,所述纺纱层内部包裹有脱脂纱层,所述脱脂纱层内部包裹有抗拉扯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通孔边缘出设有粘贴薄膜,可以防止落絮的产生,避免出现术后炎症,肉芽肿,感染等问题,减少了因为护理问题,而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用品领域,具体为一种术中可粘贴手术巾单。
背景技术
手术指医生用医疗器械对病人身体进行的切除、缝合等治疗。以刀、剪、针等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的操作,来维持患者的健康,是外科的主要治疗方法,俗称开刀,目的是医治或诊断疾病,如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器官、改善机体的功能和形态等,早期手术仅限于用简单的手工方法,在体表进行切、割、缝,如脓肿引流、肿物切除、外伤缝合等,故手术是一种破坏组织完整性,或使完整性受到破坏的组织复原的操作,随着外科学的发展,手术领域不断扩大,已能在人体任何部位进行,应用的器械也不断更新,如手术刀即有电刀、微波刀、超声波刀及激光刀等多种,因之手术也有更广泛的含义,而手术巾单是手术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物品,而通常就是一块布中间一个孔,经过消毒就可使用了,但是这样的布通常为直接铺设,没有有效固定,术中由于体位的改变及视角的转移对手术区敷料牵扯较大,易出现消毒铺巾位置偏移等问题,影响手术,通常使用的多为的棉质产品,落絮多、阻隔性能差,在反复使用的过程中极其容易引起落絮和微生物的穿透,是造成术后炎症,肉芽肿,感染,粘连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术中可粘贴手术巾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术中可粘贴手术巾单,包括巾单、拉绳、吸液层、器械袋和抗菌棉沙卡层,所述巾单的两侧设有两组弹力带,所述巾单的背面设有粘贴条,所述巾单的中央位置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侧设有收缩条孔,且收缩条孔内部设有收紧绳,所述紧绳的两端设有延伸至巾单外部的拉绳,所述通孔的边缘处设有粘贴薄膜,所述巾单背面的外侧设有吸液层,所述巾单正面通孔的两侧设有一次性治疗巾袋,所述巾单正面通孔的下方设有器械袋,所述巾单的内部包裹有抗菌棉沙卡层,所述抗菌棉沙卡层的内部包裹有棉绒层,所述棉绒层内部包裹有纺纱层,所述纺纱层内部包裹有脱脂纱层,所述脱脂纱层内部包裹有抗拉扯层。
优选的,所述粘贴条的外侧设有保护贴。
优选的,所述拉绳上设有保护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顶部设有积液袋。
优选的,所述弹力带上设有魔力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术中可粘贴手术巾单通过在通孔边缘出设有粘贴薄膜,可以防止落絮的产生,避免出现术后炎症,肉芽肿,感染等问题,减少了因为护理问题,而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而设有收紧装置可以将通孔收缩,可根据需要增加和减少所需要的空间,避免裸露空气中的部位过多造成感染,通过设有粘贴条,可以将巾单粘贴在手术床中,避免巾单发生移动,对医生手术过程造成影响,通过弹力带,可以将装置固定在病床上,设有吸液巾和积液袋可以吸收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液体,防止液体乱流造成污染,方便术后清洁,通过采用抗菌棉沙卡层,可以在消毒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无菌状态,有效的避免病人遭到细菌感染伤口,给而给病人造成的身体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骏,未经马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097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介入手术机器人从端装置及其操作平台
- 下一篇:一种神经内科检查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