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RKEF法冶炼镍铁的干燥窑窑内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09094.0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9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张书维;刘晨;刘洪松;孙凤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鑫海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23/02 | 分类号: | C22B23/02;C22B1/2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600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筒体 体内 脱硫 脱硫装置 转动连接 干燥窑 进料管 下料斗 扬料板 窑头罩 窑尾罩 冶炼镍 滚圈 本实用新型 反应效果 高温热量 进风口处 筒体中部 转动齿盘 出风口 进风口 倾斜状 脱硫剂 外径处 卸灰斗 支撑轮 氧化物 排出 煤气 净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RKEF法冶炼镍铁的干燥窑窑内脱硫装置,它包括内部设有扬料板的筒体;筒体呈倾斜状,且筒体的前端低于筒体的后端;筒体的前后端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筒体的前、后端与窑头罩和窑尾罩转动连接;窑头罩的顶部设有进料管,底部设有卸灰斗;窑尾罩上设有下料斗;筒体的前、后部分别设有滚圈;滚圈分别与支撑轮转动连接;筒体中部的外径处设有转动齿盘。物料从进料管处进入筒体内,脱硫剂与硫的氧化物充分反应达到脱硫的目的,脱硫后的物料从下料斗处排出;筒体内的扬料板将物料充分扬起,提高反应效果;净化后的煤气从进风口处进入筒体内,为筒体内提供高温热量,促进物料的干燥和脱硫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RKEF法冶炼镍铁的干燥窑窑内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红土镍矿的处理方法只要有火法和湿法两种冶炼工艺,其中火法工艺主要有四种:烧结-高炉流程(BF法),回转窑-电炉熔炼流程(RKEF法);多米尼加鹰桥竖炉-电炉工艺;日本大江山回转窑直接还原法。其中,RKEF法是当今火法处理红土镍矿的先进及成熟工艺,被广泛应用。
在采用RKEF法生产镍铁的过程中,回转窑及矿热电炉产生大量硫的氧化物,这些气体未经净化后直排大气,对大气造成十分严重的污染;目前,采用传统的双碱法脱硫工艺对气体进行净化,双碱法是采用钠基脱硫剂进行塔内脱硫,由于钠基脱硫剂碱性强,脱硫效率在90%,使得气体得到净化后排出,但是这种脱硫方式需要不断的添加脱硫剂,造成企业的运行成本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脱硫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利用RKEF法冶炼镍铁的干燥窑窑内脱硫装置,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一种利用RKEF法冶炼镍铁的干燥窑窑内脱硫装置,它包括筒体,且筒体的内径处均匀设有若干扬料板;所述筒体呈倾斜状,且筒体的前端低于筒体的后端;
所述筒体的前端设有进风口,筒体的后端设有出风口;所述筒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通过轴承座与窑头罩和窑尾罩相互转动连接;所述窑头罩的顶部设有与筒体后端相互连通的进料管,窑头罩的底部设有卸灰斗;所述窑尾罩上设有与筒体前端相互连通的下料斗;
所述筒体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滚圈Ⅰ和滚圈Ⅱ;所述滚圈Ⅰ和滚圈Ⅱ分别与支撑座上的支撑轮相互转动连接;所述筒体中部的外径处设有转动齿盘,且转动齿盘与传动齿轮相互啮合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齿轮通过减速机与电机传动连接。
为了达到良好的减震效果,所述转动齿盘通过内径处设有的弹簧板与筒体的外径相互贴合弹性连接。
为了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所述筒体的前后两端与窑头罩和窑尾罩的转动连接处分别设有密封罩。
为了便于物料在筒体内移动,所述筒体的斜度为5%。
为了充分扬起物料,所述筒体内径上设有的扬料板相互之间呈交错式排列。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新颖,物料从进料管处进入筒体内,脱硫剂与硫的氧化物充分反应达到脱硫的目的,脱硫后的物料从下料斗处排出;筒体内的扬料板将物料充分扬起,提高反应效果;净化后的煤气从进风口处进入筒体内,为筒体内提供高温热量,促进物料的干燥和脱硫的效果;筒体内的灰渣被风吹响筒体后端的卸灰斗处排出。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脱硫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B向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4是图1中M向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5是图1中N向结构示意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鑫海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临沂鑫海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090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