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识别标志的多孔铜带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93401.0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1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同心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24 | 分类号: | H01M4/24;H01M10/613;H01M10/65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335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带 通孔 多孔铜带 中部区域 追溯 电池 本实用新型 材料成本 发电功率 均匀设置 瘤状突起 散热特性 装配组件 微细 辨识层 电导体 镀锡层 镀锌层 密合性 无障碍 粘结性 散热 镀铅 防错 铜箔 铜材 粘覆 粗糙 剥离 穿过 宣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有识别标志的多孔铜带,包括铜材基体、镀锡层、镀锌层和镀铅层,在此基础上,铜带的边沿区域粘覆有铜箔辨识层,在进行装配组件的过程中,可以有效起到防错、识别、宣传、追溯、反追溯和不影响发电功率满足审美观的作用。以及,铜带的中部区域的表面均匀设置有微细的瘤状突起,这种结构设计,可以提高铜带的散热特性,此外,粗糙的表面还增加了铜带与电池其它部件之间的粘结性,密合性,使之不易发生剥离。再有,所述铜带的中部区域设置有若干通孔,通孔的设计一方面节省了材料成本,另一方面便于散热,第三方面还可以使电池内的电导体从通孔中无障碍穿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带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带有识别标志的多孔铜带。
背景技术
作为碱性二次镍锌电池核心的电池极板已是整个行业关注的重点,涂锡铜带在组件中起着串联电池片的重要作用。现有涂锡铜带往往为表面光整结构,在表面缺少识别标志,在工作使用场合很多涂锡铜带放在一起,使得在应用中常常会出现拿错、用错的现象,且碱性二次镍锌电池的有效使用年限长,期间的反追溯文件、表单、标示、铭牌很难有效保存和处置,在经销商端和客户终端更无法快速有效识别产品源,对于追溯到的产品源往往也只是产品终端,结构件及零部件的追溯更是难上加难。还有作为碱性二次镍锌电池使用的特殊性(正面需透光率好且无任何遮光面)使得市面上的碱性二次镍锌电池正面无法打印和粘贴自己的公司铭牌、LOGO或宣传语,对于生产公司的宣传和标记不能像常规品一样有效直观,故急需开发一种不可破坏能直观确认且能准确识别厂家、型号等指标的识别标志。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识别标志的多孔铜带,其不但易于辩识,而且提高了产品的散热效果,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识别标志的多孔铜带,包括铜材基体、镀锡层、镀锌层和镀铅层,所述镀锡层覆盖于该铜材基体的正反两面,所述镀锌层覆盖于该镀锡层的外表面,该镀铅层覆盖于镀锌层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铜带的边沿区域粘覆有铜箔辨识层,铜带的中部区域的表面均匀设置有微细的瘤状突起,以及,铜带的中部区域设置有若干通孔,各通孔贯穿铜带的正反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铜材基体的厚度为0.1-0.5mm,宽度为1-10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孔为椭圆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孔倾斜排布。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铜箔辨识层为间距设置的非连续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铜箔辨识层的厚度为5-40u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瘤状突起的粒径为10μm以下,表面粗糙度为3μm~20μm,瘤状突起的高度为20μm以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镀锡层的厚度为10-50u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镀锌层的厚度为1.5-4 u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镀铅层的厚度为7-20 u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由于设计了带有识别标志的多孔铜带,所述带有识别标志的多孔铜带的结构包括铜材基体、镀锡层、镀锌层和镀铅层,在此基础上,铜带的边沿区域粘覆有铜箔辨识层,在进行装配组件的过程中,可以有效起到防错、识别、宣传、追溯、反追溯和不影响发电功率满足审美观的作用。以及,铜带的中部区域的表面均匀设置有微细的瘤状突起,这种结构设计,可以提高铜带的散热特性,此外,粗糙的表面还增加了铜带与电池其它部件之间的粘结性,密合性,使之不易发生剥离。再有,所述铜带的中部区域设置有若干通孔,通孔的设计一方面节省了材料成本,另一方面便于散热,第三方面还可以使电池内的电导体从通孔中无障碍穿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同心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同心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934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空气电池的单元体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板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