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镜治疗反流物吸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86331.6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04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何明凤;周丽华;罗江山;阳运超;李成红;张仁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90/00 | 分类号: | A61B9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安霞;曾克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流 内镜治疗 通孔 绑带 本实用新型 吸附装置 系紧装置 吸水层 医护 人员操作 软质材料 设备领域 一端连接 职业暴露 贯穿 侧壁 内壁 内镜 吸附 粘扣 连通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内镜治疗反流物吸附装置,属于内镜治疗设备领域,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为医用软质材料,本体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本体部的两端,通孔的内壁敷设有一层吸水层,本体部的侧壁还设有凹槽,凹槽贯穿本体部的所述两端,凹槽与通孔连通,本体部的外表面设有系紧装置,所述系紧装置为绑带,绑带的一端连接本体部的外表面,绑带上设有粘扣。本实用新型的吸水层能够有效的吸附内镜治疗过程中的反流物,具有避免反流物对医护人员操作内镜的不利影响,减少反流物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镜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镜治疗反流物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十二指肠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等介入治疗。术中,由于胆总管内压增大,部分消化液,如胆汁等反流物通过钳道从活检孔流出或喷出,影响医医护人员操作,污染手术环境,增大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目前,主要是通过在活检孔附近粘贴纱布来吸附流出的消化液,但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内镜治疗反流物吸附装置,用于吸附从活检孔中流出的反流物,解决反流物对医护人员操作内镜的不良影响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镜治疗反流物吸附装置,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为医用软质材料,本体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本体部的两端,通孔的内壁敷设有一层吸水层,本体部的侧壁设有凹槽,凹槽贯穿本体部的所述两端,凹槽与通孔连通,本体部的外表面设有系紧装置,所述系紧装置为绑带,绑带的一端连接本体部的外表面,绑带上设有粘扣。
优选的,所述吸水层为脱脂棉或者硅胶或者海绵。
优选的,所述吸水层为高吸水性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层为高分子吸水树脂。
优选的,所述系紧装置设于本体部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系紧装置为系带,系带的一端连接本体部的外表面,系带有两条,两条系带设于本体部外表面的同一圆周上。
优选的,所述本体部为圆柱形,本体部、所述通孔共轴线,所述凹槽平行于通孔。
优选的,所述本体部的一端向外开口形成锥形喇叭口状的开口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吸水层能够很好的吸附反流物,软质材料的本体部及系紧装置的设置,能够使吸水层很好的贴合在内镜外壁的表面,使沿内镜流出的反流物均被吸水层吸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1-本体部、2-吸水层、3-系紧装置、4-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人民医院,未经四川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863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心血管介入用托盘
- 下一篇:一种X线透视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