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梁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52938.2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19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华;彭少民;舒心平;周一平;杨建军;壮真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新华 |
主分类号: | E04C3/04 | 分类号: | E04C3/04;E04C3/07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31259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20012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支撑梁 第二支撑梁 内套 第二管 组合梁 本实用新型 管腔 工厂预制 现场组装 组装方便 对齐 腔内 组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梁。其包括: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设置有第一管腔;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设置第二管腔;及内套,所述内套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管腔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管腔内;所述内套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组合梁,可以预先在工厂预制,在使用现场组装,组装方便。由于在第一支撑梁端部设置缺口,方便将内套放置在便于插入第二管腔的位置。而且由于设置缺口,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更方便对齐、组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构件,特别是一种组合梁。
背景技术
梁是建筑构架中最重要的构件之一。梁承托着建筑物上部构架中的构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是建筑上部构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依据梁的具体位置、详细形状、具体作用等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大多数梁的方向,都与建筑物的横断面一致。但由于材料、生产及安装的原因,单根粱的跨度存在限制。因此需要多根粱组合后达到需要的跨度。但现有技术中的组合梁的连接结构加工不便,且加工后的节点处连接强度低,制约粱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组装便利组合梁。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组合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设置有第一管腔;
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设置第二管腔;及
内套,所述内套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管腔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管腔内;所述内套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梁端部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管腔连通;所述内套可自所述缺口放置在所述第一管腔端部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梁一端或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底板和第一盖板;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底板和第一盖板围成所述第一管腔;所述第一盖板长度短于所述第一底板以形成所述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盖板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管腔连通;所述开口沿所述第一支撑梁长度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套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固定连接之前,所述内套可沿所述第二支撑梁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腔内并可自所述第二管腔内滑入所述第一管腔内;所述内套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套为C型形状、管状、工字状或与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相同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套为包括第一平板、第一竖板和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和所述第二平板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板两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底板和第一盖板;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底板和第一盖板围成所述第一管腔;所述第一盖板长度短于所述第一底板以形成所述缺口;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一盖板连接;所述第二平板与所述第一底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组装便利的钢结构支撑结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钢结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的组合梁和立柱;所述组合梁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立柱支撑所述组合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新华,未经李新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529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