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锂电池隔膜生产线横拉入口的链夹压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30805.5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15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方加亮;梁志扬;程志辉;潘龙飞;孙功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晶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5/14 | 分类号: | B29C55/14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拉 链夹 压板 锂电池隔膜 下板面 盲孔 本实用新型 压板装置 定位件 金属板 入口处 弧线板状 滑动配合 生产设备 行进路径 压板外形 爬升 润滑孔 润滑脂 上板面 下压板 附着 固接 辊轮 两组 破膜 贴附 生产成本 跳跃 行进 容纳 驱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隔膜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锂电池隔膜生产线横拉入口的链夹压板装置。本装置包括分别布置于横拉驱动侧入口处以及横拉操作侧入口处的压板,所述压板上板面贴附并固接于金属板的下板面处,且压板外形呈与所附着金属板弧度一致的弧线板状;各链夹处均设置定位件从而由下而上的抵合于压板的下板面处,以使得定位件与下压板间形成滑动配合关系;压板的下板面处凹设有盲孔,所述盲孔为两组以上且沿链夹辊轮的行进路径方向而依序布置,该盲孔构成用于容纳润滑脂的润滑孔。本实用新型可避免链夹行进时的跳跃爬升现象,从而减少横拉的断膜与破膜状况,提高了产品质量,生产成本亦可得到有效保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隔膜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锂电池隔膜生产线横拉入口的链夹压板装置。
背景技术
横拉是锂电池隔膜生产线的重要组成单元之一,主要作用是将经过纵拉单元之后的隔膜进行横向拉伸,再经过牵引收卷工序形成膜卷成品。链夹是横拉单元不可或缺的设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链夹通过勾板而搭在金属板上,并通过位于链夹侧部的辊轮相对辊轮下方处的平面轨道而实现链夹的移动导向功能。由于链夹整体形成了闭环链,其在沿平面轨道及金属板所共同形成的并列水平式轨道的摩擦力作用下,链夹的相邻链块不可能始终会以同一速度行进,进而导致行进障碍力的产生。当上述力达到一定程度时,链夹的相邻链块之间会彼此碰撞,进而导致横拉外侧入口位置处链夹出现整体的跳动爬升现象。由于链夹是作为夹持模面的导向固定件和施力拉伸件而使用的,一旦链夹出现跳动爬升现象,就会造成整个链夹无法准确夹紧膜面,甚至造成脱夹现象,导致横拉破膜率与断膜率显著上升,浪费了大量生产材料,加大了生产成本;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链夹脱轨,造成链夹等设备损坏报废,从而给厂家的实际生产效益带来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用于锂电池隔膜生产线横拉入口的链夹压板装置,其可避免链夹行进时的跳跃爬升现象,从而减少横拉的断膜与破膜状况,提高了产品质量,生产成本亦可得到有效保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锂电池隔膜生产线横拉入口的链夹压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分别布置于横拉驱动侧入口处以及横拉操作侧入口处的压板,所述压板上板面贴附并固接于金属板的下板面处,且压板外形呈与所附着金属板弧度一致的弧线板状;各链夹处均设置定位件从而由下而上的抵合于压板的下板面处,以使得定位件与下压板间形成滑动配合关系;压板的下板面处凹设有盲孔,所述盲孔为两组以上且沿链夹辊轮的行进路径方向而依序布置,该盲孔构成用于容纳润滑脂的润滑孔。
优选的,所述定位件为辊轮外罩壳,所述压板为尼龙板;所述压板下板面在进侧端及出侧端均设置便于辊轮外罩壳滑入及滑出的导向坡,位于进侧端处的导向坡坡度小于出侧端处导向坡坡度。
优选的,沿垂直盲孔轴线方向作横截面,该横截面处的盲孔轮廓外形为腰形孔状;每相邻的腰形孔状的盲孔的孔型长度方向彼此相交。且各腰形孔状的盲孔的孔型长度方向与链夹行进方向互为夹角。
优选的,所述盲孔轴线铅垂布置。
优选的,所述压板的上板面处凹设有螺纹孔,紧固螺钉由上而下的贯穿金属板并与螺纹孔间构成螺纹配合;所述螺纹孔为两组以上且金属板长度方向而依序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金属板、链夹乃至平面轨道的基础上,通过在金属板与链夹相应定位件之间填充和夹设一层压板,从而将原本依靠辊轮搭接在平面轨道上的链夹,转变为压板上压而平面轨道下托的结构,从而实现对链夹的双向夹持导向功能。由于压板与平面轨道彼此平齐并形成了限定链夹行进方向的通路,从而使得链夹行进时的即使出现跳跃爬升现象也会被压板强制压下去,进而减少横拉的断膜与破膜状况,提高了产品质量,生产成本亦可得到有效保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晶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铜陵晶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308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